第十三章 姐弟情恋
想到“文化大革命”中的“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和“向毛主席表忠心”。联想起这两天看到的饭前祈祷和早晚祈祷,他感觉很像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群众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早请示和晚汇报”。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早已耳熟能详。此时此刻,他不知这一切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借鉴。他只能感叹人类之间那无所不在的“共性”!
午饭后,洪钧在院子里遇到了希拉,他说下午不想听“经验交流”,想去外边的农场看看。这周围都是空旷的农田,但不远处有几栋房子像是个农场。希拉也觉得“呼口号”很枯燥,便欣然同意了。
那果然是一个家庭农场,由一栋相当漂亮的住房和几栋高大的仓房组成。在一栋仓房前面,他们看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和一个小伙子正在修理一辆胶轮拖拉机,便上前问好并讲明来意。那位老汉听说他们是中国来的,非常高兴,热情地带着他们参观饲料库和养猪场,并介绍农场的情况。那个年轻人是老汉的儿子,已经成家,不住在这里。他们共同经营这面积约300英亩的农场,还养了几百头猪。大多数工作都由他们俩自己干,只有在农忙季节才雇用短工。
参观之后,老汉热情地邀请洪钧二人到他家做客。他家住一栋平房,约有七八个房间,平时只有老两口住。室内铺着地毯,家具也很漂亮,很现代化,客厅里还摆着一架钢琴。老汉说自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儿子也没上大学,但他对生活很满意,唯一担心的就是收获的粮食和出栏的猪卖不出去。老太太很热情地招待客人,但很少插言,总是微笑着听丈夫说话。这似乎与城里人有所不同。老汉还告诉客人,美国已经没有那种农民聚居的“村庄”,农村地区都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农场”。临别时,老汉极认真地脱下工作服与洪钧和希拉合影留念,并说他希望美中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
离开农场之后,洪钧和希拉沿着乡村公路往回走。
红色的夕阳给广阔的田野罩上一层静谧祥和的色彩,远处那高速公路上移动的车辆似乎也放慢了速度。在美国这种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中,此情此景真是难得的享受。
他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并最终停下来,并排站在路边。望着西边的天地,他们都没有说话,似乎是怕语言破坏这美好的氛围。
过了很长时间,希拉才轻声问洪钧:“乔恩,你相信上帝么?”
“不信。你呢?”
“我也不信。”
“那你为什么入基督教呢?”
“因为我想‘吃基督’啊!”
“看来你赞成第二位主讲人的观点。”
“其实我觉得第一个人讲得更有道理。他说,人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求,因为许多欲求是无法满足的,于是就容易走火入魔;但是人也不能毫无欲求,因为没有欲求的人会觉得很空虚,生活乏味,无苦无乐。在世俗社会中,人们经常要遭受欲求和空虚的折磨,在两种苦难之间徘徊,要么在欲火中烘烤,要么在空虚中煎熬。只有相信上帝,人才能摆脱欲火的焚烧,同时又不会陷入冰冷的空虚。仔细想想,他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呀!”
“你这不等于接受了基督教的观点吗?”
“这不一样,我是被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唯物主义者,不可能再相信上帝了。老实告诉你吧,我加入教会的动机也是很‘唯物’的啊。”
“你的话总是挺深奥的。”
“其实一点儿也不深奥。我告诉你,对咱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来说,要想在美国这个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有三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第一条是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第二条是政治投机或贸易投机;第三条是巧联姻缘或加入教会。对我来说,第一条路太辛苦;第二条路太卑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