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过,在赌场上共赢过,在石裙下共风流过,这样才知根知底,知情知意,知心知己,才走得到一处,谈得到一起,谋得到一处。只是盛少山想烂脑袋,也没想出跟何德志有什么瓜葛,也就感到很泄气,暗叹这辈子恐怕只能副局到躺进棺材那一天了。还是孔艳平脑袋里多根筋,给盛少山找到一条连接何德志的金丝带,让他又看见一线希望。孔艳平单位有位毕业于南方大学的同事,常在人前炫耀自己是何德志的同学。原来何德志为弄文凭,曾在南方大学进过修,这才被孔艳平那位同事拣了个天大的便宜。孔艳平想起自己女儿盛琦琦正在南方大学读书,说是何德志的同学不太准确,说是他的校友总该没错吧?琦琦是何德志校友,盛少山是琦琦父亲,这下盛少山不就荣幸地跟何德志有些瓜葛了?这么个简单的逻辑关系,盛少山自然也能明白,他不觉兴奋起来,决定好好利用这条金丝带,尽快靠上何德志。
何德志太忙,很少在政府里头待,盛少山尽管是政府办副主任,也难得跟他碰上一面。也不知他到底去了哪里。人家可是常务副市长,外出用不着报告盛少山这个副主任。盛少山就跑到乔不群那里去探口风。秘书长可谓政府总管,乔不群应该知道何德志的行踪。
乔不群也没闲着,他在忙什么文化节,没空搭理盛少山。文化局舒局长也在秘书长室,盛少山插不上话,只好知趣地退了出去。
舒局长是来送文化节方案的。这哪是什么方案?无非文艺节目演出单而已。乔不群又不好埋没舒局长的劳动成果,只得将方案交给栾喜民。栾喜民瞧了瞧,脑袋直摇,说:“这有什么屁用?简直废纸一堆。”乔不群说:“也怪不得舒局长,现在是经济时代,文化又当不得饭,文化局已成边缘部门,人员老化,班子弱化,业务淡化,要他们牵头搞个有些规模的大型活动,哪来的力量?看来还不能寄厚望于文化局。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可否由外面的文化公司来承办,人家有的是经验和办法,可以把活动搞得像模像样。如果请得动大牌明星,媒体又能跟进,企业还会主动拿出大钱来。这样政府可以少出钱,甚至不出钱,也能把事情办成,最多负责搞些安全保障等外围工作。”
栾喜民觉得这个意见应该可行,跑去跟甫迪声商量。甫迪声说:“我也担心文化局做不出这道大餐。那就请外面的公司来承办吧。不过得公开向社会招标,谁有资质和实力,就将文化节交给谁办。”栾喜民说:“那么干脆成立一个临时招标办,将文化、招商和旅游等部门的人集中在一起,先设计招标办法,各处的标投上来后,再进行可行性论证,按程序进行招标,最后由中标公司来承办活动。”
跟甫迪声统一了意见,栾喜民立即召开政府办工作会议,决定由常务副市长何德志主管招标工作,乔不群任临时招标办主任,文化、招商和旅游等单位一把手做副主任。仅分管老干部工作,老觉得没事可做的余碧莲也挂个副主任的衔,协助乔不群搞搞联络什么的。
招标办一成立,大家便着手研究起草招标办法。又征得领导同意,正式成文,以后就按此办法操作。乔不群特意给辛芳菲打了电话,把桃林政府准备通过招标,让外面公司来承办文化节活动的决定告诉她,要她赶快拿出投标方案,到桃林来投标。辛芳菲早有准备,很快拿出名曰桃花文化节的初步方案。又跟乔不群交换过意见,按他提供的招标办法做些适当修改,然后带上马淼淼,赶往桃林。
到底是从桃林政府出去的,关系熟悉,又有乔不群从中照应,辛芳菲的方案很快得到招标办和栾喜民、何德志几位领导的初步认可,甫迪声也觉得不错。大家最看好的还是桃花文化节这一创意,其他准备来投标的公司不可能有这样的亮点。
有了这个前提,惟楚文化公司也就志在必得,对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准备在招标会上一举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