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编后记
    “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八个字是我对陈玉福这部力作的核心感想。作品自始至终“火药味”浓烈。看过书稿的人都会说它“过瘾!”因为展现于读者眼前的,既有党内反腐斗争(以新城市委书记于波为代表的忠诚于党的事业、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一大批先锋分子为一方,以市委副书记祁贵为代表的一小撮腐败分子为另一方),还有不畏牺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公安干警(以独臂英雄、公安局长汪吉湟为代表)与黑社会头子吕黄秋进行的殊死搏斗。

    这八个字也将原先隐隐压在我心头的无形巨石掀去了。陈玉福于九月中旬从兰州打来电话,毛遂自荐这部作品,说是比他的《1号会议室》写得更好,更精彩更有深度。《1号会议室》我至今未读过,只听说去年很是火了一把,在全国畅销书榜上多次名列前茅,再版达六次之多。尽管如此,当时我心里没底,怕在写“官场”内容方面把握不准。又想,既然火得起来,肯定有它的道理吧。抱着这种矛盾心理,我请他将书稿寄来。没想到,书稿收到后,我是在(国庆前)三天里一口气将它读完。我觉得无论是小说的主题、情节还是人物都那么鲜活,那么扣人心弦,我同时觉得,原先的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这是一曲正义战胜邪恶的赞歌,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小说讴歌新城市几届领导班子坚持为人民谋福利,最终胜利在戈壁沙滩上完成“引黄入新”的水利工程的伟大业绩。伴随这项工程进展的是新城市委在省委的领导下如何排除来自党内蜕化变质分子和社会恶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作品涉及的这些是重大历史课题。毋庸讳言,有一段时期似乎有一个无形禁区———“官场小说”,甚至连提起“官场”二字犹如谈虎色变。其实,“官场”是一个非常宽泛而不科学的概念。从哪一级起算官?几个当了官的人在一起是否便成了“官场”,如同俗话说的,“三个女人一个墟”,这么容易地就搭了起来?的确,在小说中,党内的蜕化分子除了祁贵,还有市委副书记兼区委书记兰强、检察院佘副院长以及刑警支队长辛银,但他们代表不了党,在六千多万党员中腐败分子只是极小极小的一撮。小说成功之处在于读者在阅读时完全不会将他们与党划等号,不会将他们视作党的代表,而恰恰是代表党和政府的于波、程忠和汪吉湟等人与人民群众一道战胜了他们。《1号考查组》说明,发生在党内的腐败不是体制方面的;它还证明,最先将某些小说冠以“官场”之名不过是一些人为了牟取经济利益而使用的噱头,企图将我们党内存在的必然表现在个别人身上的一些问题罗列起来,以迎合部分读者的口味。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我觉得,陈玉福的态度是客观的、积极的和科学的。他不但满腔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且提出了如何对待和解决犯错误的干部的问题。这与党的十六大有关搞好党的组织建设及反腐的精神相吻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一名共产党员,甚至手握一定权力的党的干部都在所难免。书中的争议人物钟祥以及祁贵的演变给我们留下了可资深刻思索的典型。

    《1号考查组》的艺术也是可圈可点。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是陈玉福的强项,读者一开篇就遇上了“烈士包二奶”,随后又是“市委书记受贿一百万”等令人窒息的悬念;他还让读者如同搭乘时空穿梭机来回于两个世纪之交,对事件和人物产生一种立体感,这也许是得益于陈玉福曾经有过创作电视剧本的经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书中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和市长既是党的高级干部又是普通凡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生活观真实可信。于波、汪吉湟、钟祥和祁贵都是新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把他们写活了,整部作品都活了,就赢得读者。

    这些年,我们常碰到的一个词是“浮躁”。正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号考查组简介 >1号考查组目录 >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