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六章 还在争议
是一场大的革命。”裘耀和大声说,“有那么一些人习惯了计划经济,习惯了在原来的路上走,害怕这条路充满荆棘和泥泞,不愿意改变多少年的传统和习惯,但是我相信,一旦这条路成为柏油路了,人人都会高兴的。”

    “裘耀和书记,你承担如此大的风险来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请问你的动机是什么?”

    裘耀和说:“经济改革就是一个经济民主的实现过程,而个体私营经济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基本形式,投入个体化、风险个体化、动力个体化,全球经济因此停滞了30多年,直到股份制的产生和建立。”他走出大门,记者随即围了过来,“股份制是一场革命,是经济制度民主化的表现,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裘耀和最后说:“我为什么一直在回避媒体,一个人一旦被舆论关注上了那未必是好事,足以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人给毁了。”五十九

    裘耀和匆匆地和记者见了面,终于避开了媒体的追逐,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省委宣传部的电话:“裘书记吧!《全国法治探讨》杂志的两名记者要求采访石杨县,经请示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同意他们采访你,请你实事求是地就石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接完电话,裘耀和感到《全国法治探讨》杂志记者采访他却通过省委和省委宣传部,说明他们并非一般报纸杂志,他甚至想到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化过渡,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商品经济的Et益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越来越纷繁复杂,传统的经济管理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夜已经很深了,裘耀和放下平时必读的经济管理书本,开始认真研究法律和法治。

    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裘耀和同《全国法治探讨》杂志的两位记者见面了。两位记者一位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王千,是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80年代中期毕业的法律女硕士朝澎。

    见面之后,朝澎说:“裘耀和书记,我们这次到石杨来,并不是一般记者的新闻采访,而是想和您共同探讨、研究中国到底怎样遏制人治,建立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

    裘耀和严肃地说:“关于人治和法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你们二位是专家,而我只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地方县官员,还不能说对法治有多深的见解,只能就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感受,谈点个人见解。”

    王千说:“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感谢裘书记接待我们。”

    裘耀和说:“中国是一个封建统治历史悠久的国家,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在中国‘为政在人,的积习很深,如果不对人治和人治思想进行彻底改变,就很难真正树立起法的权威,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许多问题的是非睦直,不是依靠法律条文,往往是由个别领导来裁决,从而造成许多问题上争论不休。”

    朝澎说:“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在解决‘人治’问题上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目前,有些单位家长式作风依然很严重,主要领导的绝对权力没有监督、制约,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裘耀和说:“说到这个问题,还应该从我们国家是一个封建统治国家说起。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一个国家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每个王朝最高统治者无一不总揽全国军事、政治、经济、司法大权,所有政事只听凭一个人独断专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唯予一个有佚罚’,‘听予一人之作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了防止大权旁落,致使‘三公九卿,形同虚设”。皇权至高无上,与皇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执政者简介 >执政者目录 > 第十六章 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