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马达此生经历的最悲壮的事件,就是一九八七年五月,从三千里外的大西南率着3756厂四千人进行大转移。动迁之前,一切都是严格保密的,除了厂党委成员和几个厂长,没人知道这次抗命迁厂的决策内幕和运作情况。为蒙住当地政府,五月一日夜间已要走了,马达和厂领导还陪着当地县长、书记喝了场酒。席间和主管县长大谈了一通新厂房建设的事,说是一定要在年底前把厂子从山窝里迁到县城。
喝罢酒,回到六里沟厂部,马达和厂党委连夜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了迁厂决定,要求全厂干部职工搭乘各种交通工具,于五月五日之前离厂,五月十日前带着户口本到汉江省文山城关工业园报到,办理户口手续,逾期责任自负。
一切都经过精心策划:国家部委拨下来的四千万元安置款已悄然转走,生产设备拆除打包,连山窝里的厂房、住房都找好了新主家,签了个连卖带送的协议。赵安邦和钱惠人那边十分积极,配合默契,在文山地区代为征集了八十多辆卡车,经三千里跋涉悄然开进了山,承担运载生产设备的任务。对职工的安排也是细致到位的,文山火车站和城关工业园都设了接待处,有专门的班子接待。这边头一批五十多辆卡车载着生产设备准备出山时,赵安邦的电话就过来了,说是已在恭候。
尽管没能如愿迁往省城、平州,而是迁往文山,可总算回到了汉江省,全厂干部群众还是很满意的。迁厂进行得十分顺利,五天之内四千人几乎全出了山,近千吨机器设备也一批批运了出去。因为设备太多,有些就先运到附近关系单位藏了起来。待当地政府有所察觉时,大山窝里的那个3756厂已是一片狼籍的废墟了。
大西南当地领导们几乎气疯了,跑去上级地委汇报。地委领导不敢轻信,调查属实之后,才向省委正式汇报。省委根本不相信会有这么胆大包天的事情,又下去了解情况,了解清楚后,向国家部委紧急通报。尽管各级都抓得很紧,但还是晚了一步,国家部委有关部门打电话找到汉江省时,已是十二天零十一小时过去了。
这十二天全在马达和赵安邦事先的计算之中,他们要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在这短短十二天里,3756厂四千人在文山市白山子县以迅雷不及眼耳的速度落了户,国营山河电视机厂也在城关工业园正式挂了牌。挂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全出席了,赵安邦还把文山市委书记陈同和请了过来。陈同和挺高兴,在挂牌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山河电视机厂落户文山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然而,让陈同和没想到的是,出席挂牌仪式回来的当天下午,省政府办公厅的电话就打来了,追问陈同和和文山市委,知道不知道有家代号为3756的军工厂迁到文山来了?陈同和可不知道3756厂和山河电视机厂本是一回事,回答省政府办公厅说,没这回事。次日一早,省委办公厅又来了个电话,还发来了几份电传材料,其中有大西南那个兄弟省区的相关通报,3756厂的情况介绍,和国家部委调查3756厂去向的明码电报。陈同和看过这些材料才算弄明白,山河电视机厂落户城关工业园是怎么回事?!一怒之下,当即把马达和赵安邦同时叫到了市委。
谈话是分开进行的。陈同和和赵安邦谈时,马达就在隔壁房间忐忑不安地坐着,思索对策。其实也没啥好对策,这场暴风雨本来就在预料之中,该死该活X朝上,反正四千人的户口落在文山了!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赵安邦,他根据干部职工的意愿和企业发展的考虑抗命迁厂蓄谋已久,赵安邦不是同谋,不该为他陪绑。
然而,陈同和不但把赵安邦看成了同谋,甚至把赵安邦当成了主谋,口气严厉地对赵安邦训个不停,声音一阵阵传到门外:“……你这个赵安邦,就是不接受教训!在古龙县管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