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附录:
    揭示社会关系的深层存在

    ——评长篇小说

    张德祥

    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只关注自己身边的那点“生活”或“私生活”,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会走进“象牙之塔”。仍然有作家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活,关注着广阔时代背影上的社会现象。张平的长篇新作(率先刊载于《啄木鸟》1886年第2、3、4期)所展现的生活画面、所揭示的矛盾冲突,都包含了某种艰难的阵痛,触及到了社会现实的真实,可谓多年来少见的一部描写时代现实的深刻之作。

    一、睁眼看现实

    文学要不要反映现实生活,这是一个老问题了。虽然有些人早就抛弃了文学的“反映”论、“镜子”说,但文学又毕竟不能天马行空地“超现实”。于是有人提出要“直面世俗”,要写人的“俗”生活。文学也就“世俗”了许多,也“势利”了许多。聪明的作家不是写“风月”,就是写“风流”,媚时媚势的媚世之态可掬,直把渐渐“富”起来的人看得心满意足、心猿意马——真是天下太平,何不去“风月”“风流”呢?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阵痛”也就被轻轻地掩饰过去了,承受“阵痛”的人们的“沉重”感也就被消解得“烟消云散”了。于是,“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于是“放心喝茶,睡觉大吉”,不,应当是“放心喝酒,游玩大吉”,历史毕竟进步了许多。文学也就变成了“消闲”的把戏。

    但是,读过之后,才知道这个社会中除了“发财”的人之外,还有很多并没有“发财”的人,还有艰难、还有沉重,还有生死攸关的“抉择”——不仅仅是普通工人的抉择,也有市长的抉择。很显然,不是“闭眼”文学,而是睁眼看现实的文学。记得黄秋耘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大概是“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难道还有什么“疾苦”吗?是的,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很难从文学中看到什么“疾苦”,而今却从中看到了“人民的疾苦”——中阳纺织集团公司普通工人的疾苦。当一个企业已经瘫痪、停工、濒临倒闭之时,与这个企业共命运了几十年的职工们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写出他们的命运不仅需要艺术勇气,而且更需要良心——文学为什么就不能关注他们的命运呢?

    我之所以看重在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是继《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等作品几近20年之后再次关注国有企业及工人命运的作品,重要的在于它第一次正面地表现了新的现实关系!并不是所有作家都敢正面地触及这种新的现实关系。历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变化不仅仅是人们衣着服饰及衣食住行的变化,不仅仅是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实际上,更深层的变化是现实关系的变化,即“经济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与《沉重的翅膀》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一切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一切都已大异其趣了。这个企业里的“领导者”不是当年的“改革者”吗?但这里的工人依然就是工人,而且变成了无工可做的工人。这里的领导者形成了一个权利阶层,国有资产通过权力变成了“资本”,他们成了“改革”的既得利益阶层,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90年代有一个“流行词”叫“工薪阶层”,但媒体讳言与“工薪阶层”相对应的那个阶层是什么阶层。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现实,就不能不反映现实关系的这种不动声色而又触目惊心的变化。理由是那样堂而皇之,手法却是如此“暗渡陈仓”,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历史的存在。马克思曾高度评价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原因之一就是,马克思认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提供的。揭示的关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比一切职业政治家、道德家、经济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抉择简介 >抉择目录 >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