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阴谋
    答:

    “因为他是清朝灭掉的。”

    都解开了。

    崇祯很勤政,崇祯并非亡国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该倒霉,几百年来,我们都这样认为。

    但我们之所以一直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有人这样告诉我们。

    之所以有人这样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这样认为。

    在那一刻,我脑海中的谜团终于解开,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全都连成了一线。

    崇祯不该死,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是流寇。

    而我依稀记得,清军入关时,他们的口号并非建立大清,而是为崇祯报仇,所以崇祯应该是正义的。

    弘光之所以该死,因为他是被清军灭掉的,大清王朝所剿灭的对象,必须邪恶,所以,弘光应该是邪恶的。

    在百花缭乱的历史评论背后,还是只有两字——利益。

    但凡能争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敌人。只为了同一个目的——维护大清利益,稳固大清统治。

    掌握这把钥匙,就能解开袁崇焕事件的所有疑团。

    其实袁崇焕之所以成为几百年都在风口浪尖上转悠,只是因为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

    由于清军入关时,打出了替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所以清朝对这位皇帝的被害,曾表示极度的同情,对邪恶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则表示极度的唾弃(具体表现,可参阅明史流寇传)。

    因此,对于崇祯皇帝,清朝的评价相当之高,后来顺治还跑到崇祯坟上哭了一场,据说还叫了几声大哥,且每次都以兄弟相称,很够哥们,但到康乾时期,日子过安稳了,发现不对劲了。

    因为崇祯说到底,也是大明公司的最后一任董事长,说崇祯如何好,如何死得憋屈,说到最后,就会出现一个悖论:

    既然崇祯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接受大清的统治呢?

    所以要搞点绯闻丑闻之类的玩意,把人搞臭才行。

    但要直接泼污水,是不行的,毕竟夸也夸了,哭也哭了,连兄弟都认了,转头再来这么一出,太没水准。

    要解决这件事,绝不能挥大锤猛敲,只能用软刀子背后捅人。

    最好的软刀子,就是袁崇焕。

    阴谋的来龙去脉大致如上,如果你不明白,答案如下:

    要诋毁崇祯,无需谩骂,无需污蔑,只需要夸奖一个人——袁崇焕。

    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把他说成千古伟人,而如此伟人,竟然被崇祯干掉了,所谓自毁长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杀岳飞)之流归为同类。

    当然了,安抚大明百姓的工作还是要做,所以该夸崇祯的,还是得夸,只是夸的内容要改一改,要着力宣传他很勤政,很认真,很执着,至于精明能干之类的,可以忽略忽略。总而言之,一定要表现人物的急躁、冲动,想干却没干成的形象。

    而要树立这个形象,就必须借用袁崇焕。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把袁崇焕树立为英雄,没有缺点,战无不胜,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再适当渲染气氛,编实录,顺便弄个反间计故事,然后,在戏剧的最高潮,伟大的英雄袁崇焕——

    被崇祯杀掉了。

    多么愚蠢,多么自寻死路,多么无可救药。

    就这样,在袁崇焕的叹息声中,崇祯的形象出现了:

    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却没有脑子,没有运气,没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后,打出主题语:

    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目录 > 第九章 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