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 辽
简史:
据辽国官方的说法,辽国的历史应当从唐代最后一位傀儡皇帝唐哀帝的天佑四年元月十三日算起。在这一年的四月份,朱全忠正式称帝,苟延残喘的唐王朝正式宣告灭亡。虽然这一年,实际上只是辽国的创建者耶律亿被推举为契丹可汗,但同样也不可否认契丹人尊称他们的可汗为“天皇帝”之事实。如果肯放弃偏见的话,既然宋朝建国的时间不是从他们统一全部汉唐本土那一刻算起,那么辽国的建国时间也没有道理非从九年后耶律亿统一契丹诸部的那一天算起。虽然直到九年后契丹诸部统一辽国才正式采用年号制度,但是这也并不能否认在这九年里,契丹已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建国者耶律亿——他以“阿保机”这个字闻名于世,大名却鲜为人知——既是一个军事天才,又是一个具有现实主义态度的灵活政治家。
他本人精通汉语,能够清醒地了解汉族与契丹两族的优缺点。借助着唐末天下大乱的机会,阿保机通过一系列合法与不合法的手段,得到了大量的汉人农民,从而取得了至关重要的经济优势。而他非凡的才华与领袖气质,现实主义优先的民族政策,又令他得到了汉人谋士的支持——正是凭借这两个优势,阿保机才得以夺取汗位,统一诸部。
传统习俗的力量不容轻视,但这个新兴国家与民族却不可避免地要跨入文明世界——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拋弃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甚至可能是过去被视为骄傲的部分。这是契丹国建国后所面临的最首要、最本质的问题。
历史上有无数的民族与国家因为在这个时刻畏缩、固步自封,最后悲惨地从历史上消失;极个别者勇敢而激烈地改革,试图加速融入文明世界,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轰轰烈烈,结果却并不比前者好多少。
阿保机的继承者们除了继承了他的国家与权力外,显然也继承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不惜繁琐,在一个国家之内灵活地采用了多种制度。在这个国家中,既有奴隶,也有佃户、自由农民;既有游牧,也鼓励农耕——契丹人用契丹的制度,汉人用汉人的制度,甚至连渤海国人的制度也得到尊重。
所有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以稳定现有的统治为优先,耐心地寻找与实践着第三条道路。
但是,在这灵活的政治手腕的背后,文明与落后,变化与习惯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消失。隐藏在激烈血腥的宫廷斗争背后的,是一只看不见的历史之手。一方面,农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精英阶层接受文明的人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宋辽达成战略平衡后,长时间的和平使得掠夺经济越发难以为继,国内到处都是残存的与农耕经济格格不入的生产方式,看似灵活的一国多制此时也显得碍手碍脚,但执政者的改革却是如此的缓慢与艰难——社会阶层流动过于缓慢,缺乏高效监督机制,几乎没有有效的权力制衡制度……缺少“敌国外患”的竞争性刺激,似乎使得这个国家的精英们缺少必有的危机感与变化的动力。整个国家矛盾重重,沉沦在穷兵黩武、争权夺位、腐败丛生之中。
直到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南方的宋朝,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他们才猛然惊醒……
大辽、契丹。
太祖元年元月十三日。
辽国位于世界岛的北部。其国土面积变化较大。
至熙宁初年止,辽国的疆域全部位于北纬56度至北纬39度之间,大陆国土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千米。东临东海,与高丽接壤;南面从东至西依次与宋、西夏、西州回鹘、黑汗相邻;西部与北部没有严格意义的文明国家,也没有严格的疆界。辽国的统治中心与主要城市,全部集中于它的东南部。
官方没有全面的人口统计。有学者统计,最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