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的势力范围已经划清了,各守各的,保持稳定多好。大帅还可以做点得人心的事,倡导和平......quot;
张作霖quot;腾--quot;地站起身来,他想痛斥郭松龄:quot;我干什么不得人心事了?quot;可是,他却没有发作,深深地抽了一口气,他又坐下来。
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的一些骨干大多满足了地盘欲。这些人当了督军、当了省长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享受,所以,大部分人都同意郭松龄息战的态度。新任直隶督军李景林趁着郭松龄的话题说:quot;前番打曹、吴,冯玉祥毕竟帮了咱的忙。现在有分歧了,可以谈判解决吗。当前的大敌还是吴佩孚。他跑到南方去了,不知道哪一天还会卷土重来。咱们应该把主要力量对付这个敌人。quot;张宗昌刚夺了山东军政大权,但他知道很不稳。再加上他的鲁军已经和李景林的直军结成直鲁联军,所以,他赞成李景林的意见。他说:quot;孙传芳这小子最可恶,他和吴佩孚联手了,不消灭孙传。芳不行!quot;
意见分歧了,争论激烈了:姜登选主张立即讨伐冯玉祥,以阻止他和南方的革命党结合;杨宇霆则认为:孙中山死后革命党必和共产党争天下,趁他们尚未动作,主张先肃清革命党影响......
张作霖本来是假意让大家侃侃,不想引起了尖锐争执,这争执又关系到打不打仗的关键问题。他坐不住了--张作霖有个习惯,他的意见从来是不许别人动摇的。他站起身来,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然后说:quot;大家别再说了,你们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让我再想想谁的好、谁的不好。现在还得听我的。我的布署不变,你们去照着办吧!quot;不过,张作霖心里已经很明白,郭松龄、李景林是不支持他打冯玉祥的,这两个人的举止已使张作霖反感了。但他还是藏在心里暂不作进退。
郭松龄离开会场,没有回家去,他去找张学良,想再争取一下,请大帅暂缓发兵。郭松龄觉得他和张学良的关系不一般:二次直奉战前,他们共领着奉军第三军,张学良是军长,郭松龄是副军长;大战期间,奉军组织一三联军,他们还是一正一副。九门一战,郭松龄一怒撤出战场,是张学良把他追回来的。回来之后,郭松龄打了一个扭转战局、稳夺胜券的漂亮仗。长期来,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们早就情投意合,成为奉军新派的关键人物,并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他们都主张不打内仗,少打内仗,争取和平统一。
郭松龄来到张学良的住处,二人对面坐下,郭便开门见山地说:quot;汉卿,今天会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大帅没有让大家争下去,你也没有说话,我不知你的看法怎么样?quot;
张学良本来是支持郭松龄息战观点的。但是,他在老子面前却又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郭松龄上门来了,他犯了思索:在这之前,本来已有人在议论,说张学良组织新派奉军,要和老子的老派奉军抗衡。张作霖曾经骂过他,说他quot;太狂quot;。现在怎么办呢?支持郭松龄,显然与老子的意见相背,新旧派更加壁垒分明,老头子会怒而采取行动;支持老子的出兵意见,显然不是出自内心,又觉对不起郭松龄。思索好久,才说:quot;茂宸,这个问题,实在说,我还未曾细想过。事关全局,我想大帅自有大帅的主张。quot;
quot;这......quot;郭松龄愕然了,他没想到张学良能说出一句模梭两可的话。他很生气。但他又不好同张学良再争执,只好怏快告辞。郭松龄,字茂宸,沈阳城郊人,自称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远祖于明初迁来东北戍边,后来由本溪迁至沈阳。家贫,16岁即给地主打小工,人叫小鬼--郭鬼子。1905年3月投考赵尔巽创办的quot;奉天陆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