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靠上皇族,抓住军队,爬上去!
想得出,难得。quot;
袁世凯想有兵权,但又觉不是时候,索性再在奕勖面前送个人情。quot;如果此议老佛爷能够认可,主持这件事的人,当然是非王爷莫属了。我一定再奏请老佛爷......quot;
奕勖谦虚了。quot;果然那样了,我也只不过挂个名儿而已,练兵的事么,我还得力荐宫保。quot;
quot;多赖王爷厚爱了。quot;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袁世凯吞下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匆匆向朝廷上奏折,既奏请中央成立练兵处,又推举奕勖为督练新军大臣,并且自告奋勇,quot;本人愿意从旁协助quot;。慈禧也是身处困境,进退无主,《辛丑条约》不仅使她丢尽了脸,也使她在政治、经济上都负着沉沉压力。正在这时,办一件quot;经武quot;的举措,也算把quot;死棋quot;走活了。所以,袁世凯的奏折,立刻获得照准。
1903年早些时候,清王朝中央便出现了一个以奕勖为督练新军大臣,以袁世凯为会办大臣的练兵处。
练兵处自然以袁世凯为中心了。
有了练兵处这个牌子,袁世凯便精心安排机构,挑选自己的亲信去抓实权。他让徐世昌作总提调,以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并同时编制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训练新军36镇的计划,先在北洋军中成立6个镇--清政府大规模的扩军工作,便由此而始了。为了扩建新军的需要,袁世凯还把停办已久的北洋武备学堂恢复起来,由段祺瑞任总办,作为培训自己亲信的基地。
袁世凯又办成了一件大事,他坐在总督署的内宅里,捧起香茶,暗自笑了。
三
天津。
由于袁世凯的精力大多放在北京,放在朝中了,直隶总督署衙门,总是显得那么冷清,连把门的兵士也无精打彩。袁世凯从北京回来了,因为同庆亲王把扩军的事都安排利索了,情绪颇感轻爽,便想多过问一下家事--袁世凯的家事太乱了,是该调理一下,除了原配于氏夫人之外,还有大姨太沈氏,二姨太李氏,三姨太金氏和四姨太吴氏。子女们且不说,这群夫人、姨太早就各存戒心,人人情绪不快,且矛盾屡起--早已闹得风风雨雨了。
袁世凯的正配于氏,原籍河南,也算是结发情厚的一对,谁知因为一句戏言,便反目为仇了--
于氏不识字,也不太懂得规矩礼节,只因娘家是地方上一个大乡绅,她算是个大家闺秀,才结成这门姻缘。有一天,袁世凯见她系一条红色绣花的缎子裤带,便和她开玩笑说:quot;看你打扮的样子,就像个马班子。quot;
不想这句话惹恼了她--原来河南人对妓女才叫马班子--,她竞反唇相讥,说:quot;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quot;
不想这句话也惹恼了他--于氏的话竟是说,我有娘家人,是明媒正娶的夫人,不是没有娘家人的姨太太。而袁世凯又是庶出,是姨太太生的。因此,认为是揭了他的短处--,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从此,再不同房。于氏除生了长子克定之外,便未生子女。直到袁世凯作了山东巡抚,因把生母刘氏带到任上,才将于氏带去。但两人仍是不同房。于氏便成了quot;牌位quot;主妇。大姨太沈氏,如今是执掌家务大权的红人。这没说的,人家沈氏虽是苏州籍名妓,当初在上海时,竞把一片爱心都交给了只能算是浪荡子弟的袁世凯。要不是沈氏资助他盘费,只怕袁世凯会被困死上海。沈氏为袁世凯备酒送行,表示了quot;即刻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以身相许quot;并quot;希望袁世凯努力功名,不要相负。quot;袁世凯指天誓日,洒泪而别。以后,他便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