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殷殷宴席生出了无端波澜
识一番真正名门女子的才艺!于是,便有了这番奋然请筝之举。
“少不得借重两公。走!随我到书房计议。”
正午时分,一辆红色车帘的缁车轻盈驶入了庄园偏门。吕不韦对西门老总事低声吩咐几句,便来到庭院对正在前后呼喝仆人的毛公笑道:“琐事忙不完,开席吧。”毛公满面红光嚷嚷道:“老夫好容易呼合主事一回,急个甚来?今日须听老夫号令行事,不得乱了规矩!”吕不韦哈哈大笑:“军令大如山,自然要听毛公!那我去陪客了?”“只管去也,保你片时开席便是。”毛公嚷嚷一句,便又跺着藤杖呼喝去了。
荆云侃侃道:“楚地熊小,得去头脚,而后开膛,将熊肉切成两寸许方块,加豉汁与秫米揉透,再将切细的橘皮、小蒜、胡芹和成糁子,一层肉一层秫米一层糁子,铺入大笼,蒸得小半个时辰,烂熟取出,切成六寸见长一寸见厚之块肉,铺入大盘,周围秫米拱卫,极是上口!”
“先说鼎肉!”卓昭笑叫一声。
冬至这天,吕不韦搬出云庐,迁入了仓谷溪河谷。
“但得其势,无得其味也!”嬴异人慨然一叹,“秦筝者,苍凉激越之器也。放眼天下,当真能得秦筝之气韵者,惟蒙氏父子也,余皆不足论。邯郸秦筝,只在梦中矣!”
骤然之间,嬴异人满脸红潮两眼大放光芒,看得卓昭一眼,便啪啪两下装好筝板,退后两步对着大筝肃然一躬,入座凝神片刻,颤抖的两手猛然扫过筝面,只听轰然一声,透亮的乐音便如山泉般洒遍大厅!便在此时,大厅红影闪过,卓昭已经轻盈起舞,舞步飞旋中响起豪放悲凉的秦歌:
“好!”毛公敲打着鼎盖,“此鼎之肉,名曰熊蒸,即蒸熊肉也。蒸熊之法,老夫首创:猎取大熊一头,剥皮,开腹,连头带脚剁得五七大块,加大颗青盐,大火炖得熟透,皮肉却要完整;而后得大笼密封,蒸得半个时辰,出笼后撕成巴掌大肉片儿,蘸苦酒豉汁葱蒜末儿,是人皆垂涎三尺也!”
“同贺吕公,天地转机!干!”举座同声,呱地一声饮尽。
“此筝若回,公子便当复弹?”
冬至者,冬日终点也。此后经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便到了万物复甦的立春。春秋战国之世,中原各国(齐国特殊历法除外)将冬至节气分别称为至日、长至、短至。“至日”取其本意——此日最冷,冬日至矣!“长至”,取其一年中此日夜晚最长之特点。短至,取其一年中此日白昼最短之特点。无论如何称谓,在古人眼里,冬至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气。其根本处,便在于冬至是寒冬已尽一元复始的转换时节,漫长休眠的窝冬期即将结束,勃勃生机的春日即将来临。因了冬至至冷,且具寒尽春来之象征,中原各国便有冬日暖汤酺的习俗。暖汤者,热食也。酺者,聚饮也。实则便是亲友相聚,大吃一顿热热火火的滚汤饭。此风流播后世,便有了冬至吃热汤饺子的习俗,不吃热饺子,便是“不过冬”。也便有了俗谚:“冬至不过冬,扬场没正风。”这是后话。
“上手!”各人笑叫一句,便叮当钩开鼎盖,再钩出一片肥厚的蒸熊肉,两手撕开,一蘸手边的葱蒜苦酒盅便大嚼起来。
薛公笑道:“客随主便,吕公为东,先说了。”
“今日诸位大宾当先,不韦随波逐流便了。”
荆云笑道:“我等不善此道,还是异人公子说了。”
“十弦筝!我的秦筝!”嬴异人骤然大叫一声,簌簌颤抖着站起了起来。
说话间侍女已经将一具秦筝抬来,安放在吕不韦案前三尺处。卓昭仪态从容,走到筝前凝重一躬入座,深深一个吐纳,屏息心神片刻,两手一抬,大秦筝便悠然轰鸣起来,低沉宏阔如万马席卷草原,隐隐呼啸如长风掠过林海,陡的一个高拔,俨然一声长长的吟哦,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