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宏图未展
。现在,韩琦与富弼的职位互易,但韩琦处理事总是独断专行,从来不征询富弼的意见,富弼心里很不爽。
比如,当太后还政时,富弼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当韩琦突然促请太后撤帘时,富弼惊讶地说,我身为枢密使,是朝中重臣,其他事情或可以事先不知道,但太后撤帘这样的大事,事先打个招呼不行吗?难道韩宰相是怕我富弼分了他的功劳?
韩琦得知富弼对他有意见,也对人说,这件事出自太后之意,不便事先言明。尽管韩琦这样说,富弼心中总还是觉得不快。
赵曙亲政之后,富弼建议赵曙要早立太子。赵曙认为富弼这是个金点子,特加授他为户部尚书,以示奖励。
富弼认为,册立太子是国家大计,朝中大臣都有责任提出建议,算不上什么功劳。且陛下受先帝深恩,母后大德,尚未闻所以为报,现在独加赏他,他不敢接受。因此,他拒绝受这个奖赏。赵曙不从。富弼再奏,赵曙仍然不批准,富弼勉强受了。
赵曙见富弼去意已决,便命富弼出判扬州,封郑国公。随后,张升也坚持求去,赵曙便命他出知许州。
3、不拘一格用人才
因为富弼、张升都已调外任,枢密院不能无主,所以韩琦、曾公亮商量拟提拔欧阳修为枢密使。欧阳修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找到韩琦,说皇上亲政,任用大臣有自己的打算,宰相虽然抬举我,但不能凌驾于皇帝之上,这是行不通的。韩琦见欧阳修说得有理,便止住这个念头。
果然,赵曙对枢密使一职早已心有所向,富弼出京之后,他立即诏令判永兴军的文彦博出任枢密使。在此之前,文彦博进京述职,赵曙曾向他吹风,叫他暂时在西边呆一段时间,不久将召他进京。现在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
赵曙又提拔权三司使吕公弼为枢密副使。
赵曙为何要提拔吕公弼呢?这得从他做太子时的一件事说起。当时,仁宗皇帝赐给赵曙一匹马,但那匹马体小毛杂,是一匹劣马。赵曙找到时任群牧使的吕公弼,想换一匹良马。吕公弼并不因为赵曙是太子就给他这个面子,他说这匹马是皇上赏赐的,如果没有皇上的明诏,他是不能换这匹马的。因此,他拒绝了太子的要求。
吕公弼升任枢密副使后,照例要进宫谢恩。赵曙问他:“你知道朕为何要提拔你吗?”
吕公弼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赵曙笑着说:“去年,朕找你换马,你不给朕的面子,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
吕公弼是因为正直而升官,可见赵曙这个皇帝做得并不赖。
吕公弼拜辞过后,赵曙又召泾原路副都部署郭逵,授检校太保、同签书枢密院事。
郭逵是一员武将,原是范仲淹的部下,范仲淹当年经常勉励他,要他多读一些书,至今日,终于成材。当年,任福战死、葛怀敏全军覆没,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人们曾夸他有先见之明。在边廷屡建战功,升至泾原路副都部署之职。赵曙得知他有智有勇,便将他召入京城,出任枢密院事。
宋朝的大臣,心目中只有文臣,没有武将。仁宗朝的狄青荡平侬智高,功勋卓著,一入了枢密院,便遭到文臣的攻击,纷纷上表弹劾。郭逵功不及狄青,进入枢密院后,哪里钳得住众人之口。知谏院邵沆等人,纷纷上表弹劾,大概的意思是说,宋的祖制,枢密院任用武将,必须如曹彬父子、狄青这样功勋卓著、威望极高的人,才能当之无愧。像郭逵这样的黠佞小才,怎么能够进入枢密院供职呢?他们请求赵曙收回成命。
赵曙是个很有个性的皇帝,他看准了的人,就要大胆使用,并不受谏官们左右,因此,他并不理会谏官们这些说三道四的言论。
这一年,汴梁发生水灾,宫廷门外都被水淹没了。房屋倒塌,百姓溺死者不计其数。汴梁的洪水刚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