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天书的闹剧
,以泄心头之恨。
一天散朝后,赵恒很恭敬地目送寇准离去,王钦若对赵恒说:“陛下这么敬畏寇准,是因为他对江山社稷有功吗?”
赵恒点点头,表示赞同。
王钦若却说:“澶州一战,陛下不以为耻,反认为是寇准的功劳,臣实在是想不通。”
赵恒愕然,忙问王钦若为什么这样说。
王钦若解释道:“城下之盟,春秋时期的小国都感到耻辱。陛下是大国天子,反而与外夷议和,这不是很可耻的事吗?”
赵恒听后,不禁脸色大变,心里极不是滋味。
王钦若见赵恒心有所动,故意不看赵恒的脸色,进一步说道:“澶州之役,有一个极恰当的比喻,犹如赌博,赌徒的钱快要输光了,就把剩下所有的钱全押上,作最后一搏,这叫做‘孤注一掷’,寇准请陛下至澶渊,就是把陛下当做他的孤注啊!用陛下的生命作最后一搏,这是多危险的事啊!”
赵恒听后,犹如五雷轰顶,脸色大变,原来寇准竟如此不顾自己的安危。
这原本就是王钦若挑拨离间,故意陷害寇准,但赵恒居然信以为真,于是,他渐渐疏远寇准了。
寇准是个性情中人,凡事率性而为,就是在选任官职上,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搞升迁,他说:“当宰相的职责就是选贤任能,循规蹈矩可不行。”不拘一格,选贤任能,这本是一件好事,想不到却授人以柄。
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寇准被罢相,以刑部尚书衔出知陕州,参知政事王旦升任宰相。
王旦进宫谢恩,向赵恒表达了他的疑问,他认为,寇准宰相当得好好的,为何突然免去他的宰相之职呢?
赵恒遮遮掩掩地说:“寇准不按律条任用人员,用国家的爵赏来树立自己的声誉,现在不让他再执掌大权,也是在保护他嘛!”
没什么可说的,皇上对谁失去了兴趣,随便找件事就是一个理由。
3、王钦若的歪点子
寇准成了地方官,王钦若升参知政事,出任知枢密院事。一个下,一个上。下去的明知有人从中捣鬼,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上来的春风得意,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似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宋朝的宰相变动太频繁了,好些人都是几上几下,做了几次宰相。然而,这一次却不同,这一次宰相的调整似乎预示着一个安定平稳的时代逐渐逝去,大宋多事之秋的开始。
寇准到陕州以后,一切倒还顺利。这一天,知益州张咏从成都回京述职,路过陕州。寇准出郊迎接,并设酒为他饯行,临别之时,寇准对张咏很客气地说:“君治蜀多年,政绩卓著,寇准敬慕得很,能将你治政的经验传授给我吗?”
“你也未免太谦虚了吧!”张咏话锋一转道,“不过,《霍光传》不可不读哟!”
寇准闻言,一时莫名其妙,只得答一声:“领教了!”
送走张咏之后,寇准立即取来《汉书?霍光传》,边读边想,不知张咏的话到底有何含意。忽然,《霍光传》中出现了“不学无术”之句,寇准顿时醒悟,不由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张公说我,想必指的就是这句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赵恒下诏,寇准调任知天雄军。契丹使臣经过大名,寇准设宴招待,来使笑着对寇准道:“你是宰相,德高望重,怎么不在中书省,却到这里来了呢?”
“我朝天子,由于朝廷无事,特地派我到这里来,掌管朝廷北大门的钥匙。”寇准机智地说,“你有什么疑问吗?一并提出来。”
契丹使臣哑口无言。
寇准被罢相,贬出了京城,王旦也继任宰相了,赵恒心里却很不痛快,越想越觉得窝囊,越想越觉得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