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回 香魂归葬马嵬坡 太子北驰灵武城
圣上驾临,且使大家免去饥饿困顿之厄。”

    强权之下,大凡威权丧失之时,人们方敢议论纷纷。众人这日杀了杨国忠,又逼皇帝赐死杨玉环,他们觉得昔日仰之弥高的皇权不过如此,因而才敢出声议论。现在高力士逐个驳倒欲往之地,力促入蜀而行,众人方才想到,皇帝欲往何方是皇帝的事儿,哪儿有他们说话的份儿?由此不再多言,次日入蜀就成为定议。

    李隆基知道了议论的结果,就平淡地说道:“既决意入蜀,就让大家早点休息,明日还要赶路。太子,你不用候在这里,也去歇息吧。”

    李亨躬身退出,就回到自己的栖身之地东厢房歇息。

    陈玄礼当时寻到太子李亨,婉转表达了欲诛杨国忠的心意,李亨一贯谨小慎微,此时猜不透陈玄礼的真实心机,就在那里沉吟不答。

    陈玄礼有些着急,疾声说道:“太子,若不诛杀杨国忠,路上定有祸变,则势必危及圣上和太子。臣请太子做主。”

    李亨叹道:“陈将军不可如此说话,我为太子,亦为父皇的臣下。如此大事,最好还是恭请父皇示下才好,我纵想做主,又如何能做主了?”

    “太子应当知道,杨国忠与贵妃随侍圣上身边,圣上如何肯责他们一句?太子,事态紧急,臣担着天大的责任,无奈出此策,心中还是记挂着圣上和太子的安危。若太子不便回答,还请太子将臣刚才说的话永藏心间,不可对外泄露一句。”

    李亨多年来生怕父皇猜疑,尽力收敛自己的言行,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当李林甫屡行大狱,意图从外戚那里攀诬李亨的时候,李亨不惜接连休掉二妃以图自保;杨家威势凌然,李亨选择了努力避让的方式,不敢让自己进入杨国忠的视线之中。李亨是年已四十余岁,他能长期将自己装扮得乖觉恭顺,在李隆基和百官眼中实为一名碌碌无为之人,这份隐忍功夫常人难及。

    对杨国忠而言,李亨将其劣行瞧在眼中,绝不出言一句,心中早对杨门一家横行京城厌恶之极。其实李亨的这份冷静,也让杨国忠恐惧,当李隆基决定御驾亲征、令太子监国的时候,杨国忠顿时感到末日将临,就与杨家姐妹一起劝说李隆基取消此议。

    现在皇帝带队西逃,随行的数千禁军就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陈玄礼职掌禁军,他若有意诛杀杨国忠,实为天赐良机。李亨当然乐见这种局面,若杨国忠身死,对李亨的安全而言就增加了不少平安。

    李亨一开始摸不清陈玄礼的真实心机,就选择推却以察其意。刚才陈玄礼话中的意思,摆明了就是太子不首肯,他们也会决意去干,李亨由此心花怒放。他觉得自己不可过于冷漠,最好添火加柴,力促此事办成,就可永绝父皇身边最大的祸胎,遂说道:“杨国忠胡作非为,今日国难,恒由其起!陈将军若能上应天意,下顺民意斩杀此贼,我并无异议。只是此事重大,须妥善筹谋才好。请陈将军放心,我绝对不会向外泄露一句的。我也想叮嘱一句,将来此事不管成败,父皇面前,还请陈将军不要提及我名。”

    陈玄礼看到李亨支持此议,心中大喜,就拱手说道:“末将今日既得了太子之言,则信心倍增。请太子放心,将来就是海枯石烂,今日所言终将烂于末将肚中,绝不会对外泄露一句。”

    马嵬兵变的核心人物实为陈玄礼、高力士和李亨三人,陈玄礼和高力士之所以发动此变,主因在于保护李隆基路途安全,而李亨同意此议,心间又有其他想法。事发后三人绝口不提密谋之事,后世也就有了许多妄测。

    李亨当时目送陈玄礼的身影向前疾驰,心中不由得叹道:陈玄礼向为父皇虔信的忠顺之人,不料出京未远,心中就开始酝酿大事,可见这世上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待陈玄礼领兵诛杀杨国忠,又逼死杨玉环,李亨一直紧绷的心就安然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唐玄宗·叁·长恨遗歌简介 >唐玄宗·叁·长恨遗歌目录 > 第二十五回 香魂归葬马嵬坡 太子北驰灵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