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法。
我们退一步想想,你用大刀干什么?不是要当武术家,也不是要做明星当演员,那是拿来砍人的。
不需要铺垫,不需要花哨,不需要眼花缭乱地一招又一招,因为战场之上没有拿着笔打分的评委,决定胜负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方砍倒。
经过无数次实践,29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刀法。此即“破锋八刀”,又称无极刀法,也就是从传统刀法中提炼出来的八个要诀,拿它们来对付刺刀,够了。
这八个要诀我都看到过,可如我等笨人既看不懂,也记不住。能不能再简单一点。
当然可以。
一套缩成了一招,如果写在秘笈上,半页纸都不要。
名字很俗,叫做“缠头裹脑”。
包括两个动作,就是先磕一磕(挡开刺刀),再抡一抡(一圈够了,多了没用)。
简单吧,然而实用。
不会武术不要紧,脑子转得不快也不要紧,咱就记得把这个动作弄到熟就行了。
29军平时练得最多的,就是大刀,而且也就“缠头裹脑”这一招俩动作,翻来覆去地练,没完没了地练,练到最后,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第一个从他们脑子里跳出来的,都是这个规定程序。
这已经不是熟,是烂熟。
在29军里,舞大刀的高手到处都是,但高手中的高手,还数打虎将赵登禹。
人家撒豆成兵,他是让人把满把的黄豆撒过来,用刀罩着自己,竟然能一个不留地把豆子都拨拉到老远。
当然了,好马配好鞍,赵登禹用的大刀也是梁山好汉杨志用的那种,据说共有两口,每口都要超出“三千贯”,近200块银元一口,不带还价的,当的是“砍铜剁铁,削钢如泥”。
到达喜峰口后,赵登禹赤着膊,舞着他的那两口宝刀,身先士卒,始终冲在第一线。
前敌总指挥操刀肉搏,古代很多,现代却极少,估计也只有赵登禹这样的武林高手才能做到。
已近傍晚。黄昏,夕照,刀光,剑影,勇气,热血。
最好的武侠小说,也难以尽述真实战场上的这种刀刀见肉、招招见血的生死搏斗。
端着刺刀的鬼子对好汉们的刀法很不适应,眼见得对方只是一磕一抡,自己的脑袋竟然就被抡飞了。
太不可思议了。
日军当场被砍得人仰马翻,以至于“长城之坡,尽弃遗尸”,连赵登禹本人的两口刀都砍缺了刃口。
面对着中国武术,日本武士道大失锐气。
可是日军有大炮,近战打不过你,他远战。
血肉之躯终究难以抵御炮弹,赵登禹在肉搏战中勇不可当,杀敌无算,却也躲不开四处飞溅的炮弹片。
大将受伤,前线因此再次动荡,外界甚至有29军可能会因顶不住,弃阵而逃的传言。
后方大本营给29军军部发来了一份电报:既然赵登禹已经不行了,喜峰口必须更换新的前敌总指挥。
收到电令后,宋哲元并没有急于行事。
临阵换将,为兵家所忌,何况喜峰口争夺战正处于生死攸关,如果此时把赵登禹换下来,无疑会动摇军心。
他把萧振瀛召来,让自己的军师再去了解一下详情。
萧振瀛先从侧面打听了赵登禹的伤势,得知后者只是腿部受伤,并不十分严重,心内稍安。
接着他给赵登禹打了个电话: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
是慰问,但还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那就是你还能不能,或愿不愿再战。当此之时,别说受伤了,有人没受伤都可能装病躺医院。萧振瀛知道赵登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更希望听到一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