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1933年3月9日,29军先头部队进入喜峰口。
在实际交锋之后,才发现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
由于枪械简陋,在喜峰口,29军平均每打死一个日军,己方就得倒下几十个人。
情况越来越严重,请求紧急增援的电报不停地从前线发往29军军部。
显然,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想差距很大。
要想坚守喜峰口,必须有更大投入,然而这无疑也意味着风险的剧增,弄得不好,甚至有可能把老本都给赔进去。
29军长期用抗战激励士气,可是在现实中真正面对这一难题时,又不得不备感踌躇。
客观地说,作为地方部队,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有比中央军更多一层的顾虑。他们能在蒋介石面前挺起胸脯,也就是依仗着手里有人有枪,一旦这些都赔得差不多,就意味着再无可讨价还价的本钱。轻则地盘缩小,编制砍掉,重则只能灰溜溜地通电下野,躲进民巷做寓公了。
29军虽然是由宋哲元当头,实行的却是现在流行的圆桌会议模式。部队草创时,包括宋哲元和萧振瀛在内,一共八个结义兄弟,大家达成默契,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集体商量,集体负责,计议好后再行动。
此时此刻,“八兄弟”感觉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决定着这支初出茅庐的地方新军的未来命运。
东北军都打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有必要在长城上跟日本人死磕吗?
有!
一个人霍然站起,全力主战。
此人就是萧振瀛。
他认为,跟身后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喜峰口地势险要,实为可战之地。29军只要在这里抱定死战的决心,赢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退,大家就别想了。那是条绝路。
见萧振瀛如此坚决,宋哲元当即表态,就算拿出全部的老本,这回也要跟鬼子们拼了。
其他兄弟也大多赞成萧振瀛的主张,只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沉默。
让大家都甚感意外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第38师的师长张自忠。
当然,张自忠没说他不同意。他病了。
什么时候不能生病,这时候病,摆明了就是装病。
也没有公开表示不同意,不过就是那意思。
萧振瀛最讲究待人接物的一个人,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了,跑过去就是一脚。
你给我装什么装,是不是怕死?
要是你用其他法子旁敲侧击,张自忠或许还要哼哼啊啊一会儿,说他“怕死”却是最要命的。
他腾地一下坐了起来。
我不是怕死,可我们就这点人,这点本钱,你们非要一股脑全拿到前线去。我看,赢不一定,拼光却是绝对有可能的。
下面有句话估计还强忍着没有说:
儿卖爹田心不疼!
萧振瀛松了口气,不是怕死就好,这点道理我还是能给你点得透的。
抗战呼声,全国已响彻一片,29军如果不继续参与抗日,就难以得到国人的同情和拥护。作为一个到处受人排挤,几无容身之处的地方杂牌部队,这样一来,路只会越走越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退,将输得一干二净,进,甭管打得过打不过,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多。在这一点上,大家都要想明白想透彻。
最后,萧振瀛撂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将来谁肯抗日,谁才能站得住。如果守着这点本钱,不敢下注,早晚必将被淘汰!
这句话一语中的,对张自忠来说有如醍醐灌顶。
他腾地站了起来,我懂了,我听你的话。
大哥还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