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老张同志的奋斗史
    一切都得从那个被旗人称为龙兴之地的“满洲”(东北)说起。

    日俄之战后,日本从俄国手里拿到了“南满铁路”和旅大(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这就是所谓“满洲权益”的由来。

    刚开始,日本人脑子还算清醒。一手策划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就说过这样的话:“满洲”不是日本领土,“满洲”是清朝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伊藤并没好心到要做清朝的发言人。只是当时稍有见识的东瀛政治家都知道,日本要想独吞东北尚无把握。

    但是日本已经取得的“满洲权益”必须有人维护。换言之,他们需要在中国找一个自己的利益代理人。

    于是,列出了海选名单。其中有一个候选人的名字叫做张作霖。

    该介绍一下老张的简历。

    老张是当土匪(东北叫胡子)打家劫舍起家的,即使在民国那些大小军阀中,这出身也实在有些说不出口。比起他的老对手直系老大吴佩孚,那就更相形见绌了,人家那是秀才水平,《春秋》读得如数家珍,抗战后的诗词更有点岳武穆的意韵,一句“叹江山如故”就不是寻常丘八大老粗能吟得出来的。

    好在英雄不问出处。那年头,混不出来的叫土匪,混得出来的叫老总。

    张作霖的祖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山东,一种说是河北,反正不管是哪里,有一个事实很清楚:从他爷爷辈起,就是闯关东的,到了他这一代,仍然在闯关东。

    那几代人的命运,在李幼斌版的中可以窥见一鳞半爪。

    其实一开始,关东并不需要“闯”。它是主动招生的。

    满清入关后,东北地多人少,一片荒芜。清政府为了吸引汉族人去开荒,什么优惠政策都用上了。

    当时有明文规定,你只要到了东北,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在外地开会住宾馆,什么也不用带,连毛巾牙刷都不要。政府会无偿供给你粮食、土地和耕牛,条件是必须加入当地户口,在东北落地生根。

    要知道,这种政策就是到了现代也属于优惠得没边了。

    既不要文凭,也不要资历,转眼间,房子、票子、车子就都有了,这种好事,到哪里去找?

    可愣是没什么人去。

    估计跟宣传不够有点关系,因为那会儿交通不发达,不太可能专门组一个考察团,开着车把大家先送到东北去看看,亲眼见识一下当地的美丽富饶。

    至于拍风光宣传片,就是有资金设备,也不一定有那意识。

    加上中国农民的乡土观念根深蒂固,轻易都不肯抛乡别土,离开祖辈生息之地。这就造成了政策很优惠,但群众并不踊跃的奇怪局面。

    为了完成招生指标,有关方面对勤奋工作于招生第一线的同志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规定谁能招募到农民来东北的,连科举都不用考就可以给个官做做。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了康熙年间,经过十多年的推广,这条好政策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往东北去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回轮到政府着急了,因为满族人是从东北发家的,这里是他们的龙脉。人少了固然种不成粮食,但太多了,扰了地方清静,这“脉”还能不能延续得下去就成了问题。

    于是清廷赶紧废止招民开垦的政策,并严禁汉人迁入关外,来了个前后两重天。

    但是到了嘉庆初年,老天不给面子,这里闹旱灾,那里发大水,连白莲教也跟着凑热闹,结果河北、山东等地弄得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难民重新开始流向关东,政府也无法禁止,这就是一直延续到近代的“闯关东”。

    事实证明,在闯关东方面,老张同志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坚强革命意志的。

    纵观他的奋斗生涯,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简介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目录 > 第一章 老张同志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