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告别在子夜
兵不足,将也出了问题。
宋哲元是把南苑防守的希望寄托在赵登禹身上的,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赵登禹,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威风凛凛的打虎将了。
众所周知,冯玉祥对老西北军的管制以严苛著称,经常性不发饷银,造成了后来树倒猢狲散,大家都不肯跟着老冯干了。29军虽没有达到过老西北军那样大的规模,但其高层来自于原老西北军的各个派系,成分也十分复杂,而宋哲元本人在声望上又远不及冯玉祥,怎样保持军队不散,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过去宋哲元无须为此发愁,因为有萧振瀛在,哪里苗头不对,自然有这个善打人际交道的军师去摆平,等到萧一走,就轮到宋哲元孤零零地坐在前台了。
显然,聚财不分财,肯定是失败的。宋哲元反其道而行之,他分财不聚财。
长城抗战之后,经济条件一改善,他就给各师军官“分赃”,经常一万两万地发钱,有时甚至还赠送房子。
天长日久,军队高层渐成奢华风气。在老西北军时代,凡是抓到有军官赌博的,不是撤职,就是关押。到了29军驻守华北时期,整体军纪却大幅度松弛下来,老西北军时传下来的各条禁令几成废纸,吃喝嫖赌抽在军队中司空见惯,根本没有人管,谁要洁身自好,别人还会说你是傻瓜蛋,不合潮流。
宋哲元在个人自律上是很严的,然而他自从“战而优则仕”之后,便很少进入军营,对此既不了解,也很少过问。
在治军上,他和冯玉祥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太苦太紧,易散,另一个太奢太松,结果散倒还没有散,内里却烂了。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想当年,喜峰口上,赵英雄挥着大刀,曾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可自从不打仗,过上太平日子后,他也“追赶潮流”,躺在炕头上,吭哧吭哧地抽上了大烟。
那个时候好这口的29军将帅,以张自忠和赵登禹为最。赵登禹自己也知道不好,曾想延请京城名医帮他秘密戒除,可惜每每又临时动摇,迟迟下不了决心。
由于深深陷入“烟霞之癖”,张自忠变得晕晕乎乎,脑子就没有清醒的时候,赵登禹的身体则越来越差,再没有了原先一夫当关的气概。
昔日的打虎将高大威猛,身躯雄健,而在南苑担任总指挥时,却已极度消瘦,与原来判若两人。
赵登禹在南苑的指挥十分混乱,临时抽调学兵团设防成了他最大的败招。
学兵团全是新兵,里面大多数是从平津招来的大中学生。那个年代不是现在,别说大学生了,中学生都很少,尤其在29军里面,十有八九都是斗大字认不得一箩筐的大老粗,本色的文化人几乎没有。
当初,宋哲元招这些学生兵,就是准备当军官培养的,平时哪里肯轻易让他们上前线,连下放基层部队都舍不得,所以他们的实际军事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人甚至才刚刚领到枪,连怎么射击都不知道。
当然,由于情况紧急,使用学兵团也是无法之法。可是用归用,你却不能让他们马上就单独御敌——或者应让老兵带着,或者给其他作战单位作配合,如果缺乏这两样东西,让一群孩子上战场,无异于驱羔羊入虎狼之群。
赵登禹让学兵团负责守卫的,却是极其重要的东南阵地。年轻人并无退却,然而死伤殆尽,南苑的第一个缺口即从此处被打开。
我去过南苑,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当站在齐腰高的茅草丛中时,仍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悲情。
那么多鲜活的年轻的生命,他们曾像花一样灿烂夺目,然而就在那一瞬间全都消失了,而且永不能返。
这是多么残酷的青春。
缺口被打开之后,赵登禹便再无力量组织反击。
在29军领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