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怒江在咆哮(一)
同水火,谁跟蒋介石热落,谁就不讨史迪威喜欢。卫立煌因中条山之败遭贬,与蒋介石的关系,已不像其他几虎那样近,他自然没有理由表示反对。

    美国佬能点头,就一切OK,可是因为前面那个例子,一个军政部长已经请不动卫立煌了,非得元首去请不可。

    1944年春天,蒋介石派专机到成都相邀。

    这回要是再“拿”就过了,官场沉浮这么多年,对尺寸所在,卫立煌还是掂量得清楚的。

    重庆一行,蒋介石亲自接见,卫立煌正式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并得以恢复上将衔。

    “脑震荡”问题不存在了,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战场上挽回自己的声名。

    将军荣辱在战场,卫立煌(右二)要靠第

    二次远征来翻身

    退隐的那些日子,卫立煌不言军事,某种程度上却是已痛得说不出话来了。

    那一仗打得实在丢脸,算得上是抗战中期最窝囊的一仗,以至不提中条山便罢,一提就是一个惨字。

    在告别洛阳时,卫立煌特意让司机返回,绕着住处兜了一个大圈子才离开。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今后还有没有可能再回到原来的地方。

    虽然说是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现实生活中的军人,往往是打了一次败仗就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就像刘峙,号称“常胜将军”,老“五虎”里面属于最牛的,可是因为在保定会战中摔了跟斗,竟然被人奚落成了“常败将军”。

    卫立煌是幸运的,因为还有机会重来。

    这次绝不能再输。

    陈诚在任时,把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设在楚雄,此地离昆明有三百里路远,当时主要是陈诚顾虑军风军纪废弛已久,在无法有效改善官兵待遇的情况下实施的“苦肉计”——要穷穷一块儿,大家都没话说。

    卫立煌把长官部迁到了保山,这回却不是要做样子,而是为了真刀实枪地开练。

    保山已接近滇缅边境,离怒江前线不远,便于观察敌情,用兵筹谋。

    当年中条山之败,败就在败在麻痹大意上,若是当时能靠前一点指挥,则决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先得去看看怒江。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谈到他为了出师南征,曾“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中的泸水,据说就是怒江。

    怒江源于青藏高原,其河面不宽,旱季水流也不是很急,但是到雨季就像变了个脸,波涛汹涌,真个是犹如天神怒吼一般。

    这是一道很难轻易逾越的天然屏障,对西岸的日军是这样,对东岸的远征军也是如此。

    1944年4月,卫立煌带着幕僚经过多次察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渡江地点,滇西远征军也初步完成了装备和训练。

    此时,中国驻印军已在缅北发起第二次旱季攻势,孟拱河谷杀声震天,处于亢奋中的史迪威一再催促,要求滇西远征军按照计划渡过怒江,与驻印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就在这节骨眼上,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昆明和重庆大受震动。

    蒋介石给卫立煌发来加急电,要他回师楚雄,以保昆明。

    捏着两位老大的电报,卫立煌反复思量,觉得按哪一头的意思办都不好。

    回师楚雄,就意味着出师计划要泡汤了,可自己出来这一趟算怎么回事,没有战功,到头来罩头上的帽子还是一个“中条山”,今后又有何前程可言?

    若只听史迪威的话,不顾一切渡江作战,到时昆明若有差池,自己一样要吃不了兜着走。史迪威固然不好惹,那蒋介石却也不是好侍候的老板,一个抗命失地之罪就可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给这两个牛人扛活不容易啊,卫立煌最后决定走“中庸之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5·历史不死简介 >一寸河山一寸血5·历史不死目录 > 第二十一章 怒江在咆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