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残阳如血(一)
黄。
不过在那一刻,还没有人能想到以后,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史迪威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中国军队取胜。
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卫缅甸,虽然后者不属中国战区,但作为援华物资的主要入口,无疑是抗战的一条生命线,不能不以全力确保。
早在中国战区未成立之前,国民党统帅部就已根据情报判断出日军侵略缅甸的意图,因此专门从国内抽出了杜聿明第五军等三个军,以十万精锐的兵力,准备帮助英国保卫缅甸。
然而,都到这个地步了,英国人却还怕中国到其殖民地上来分一杯羹,因此坚决拒绝让远征军进入缅境。
中国人来不了,人家日本人可要来了。1942年1月,日本第十五军侵入缅甸,两个多月后,已攻至仰光附近。
这时候,他们才主动请求中国增援,可是战机早已错过。
大兵团出战,最忌仓促草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熟悉地形和构筑工事,打起仗来那真是连一点把握都没有。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之所以能够取得一胜两平的战绩,若无对地形的了然于胸,那是根本难以做到的。
缅甸不是湖南,不是长沙,前路漫漫,委实难卜。
尽管如此,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缅甸失陷,能挽回还是要尽量想办法挽回。
3月12日,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蒋介石派史迪威前去指挥。
王师重来
缅甸战场上,英缅军仍在继续败逃。
英国驻缅部队除高层军官以外,低层官兵大多由缅甸人和印度人组成,这些当地人平时被英国殖民者当成奴隶一般,饱受欺凌,到了紧要关头,哪里肯卖命抵抗,因此几乎是一触即溃。
3月8日,日军轻取仰光,局势不谓生死存亡,也已是危在旦夕。
当天,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赶到了仰光以北的东瓜,也就是陈纳德训练飞虎队的那个地方。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无为人,与他过去的老长官徐庭瑶是同乡。
这位毕业于黄埔第三期的青年将领,早在长城抗战时就崭露头角,那时他是杜聿明手下的团长,到杜聿明创建第五军,又特地委任其为第二〇〇师师长。
进入缅甸后,戴安澜发现,缅甸土人普遍敌视英国人,以至有充当日军探子的。但也有很多人,包括华侨,并不相信日本的欺骗式宣传,对来自中国的军队十分欢迎和拥护。
翻一翻史书就会知道,古代缅甸也曾经在我们的西南疆域之内。
据说,三国武侯南征到此,极受缅人崇拜,视之如神,当诸葛亮要北返时,百姓成群结队地来进行挽留。
诸葛亮安慰他们说:“我还会回来。”
可是您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呢?
诸葛亮指了指田间的一种草,“此草开花,余重来矣”。
那是一种不会开花的草,所以一年又一年,引颈北望的缅人迎来的只有失望。
当地人告诉戴安澜,草在不久前竟然奇迹般地开花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预示着“王师应到达矣”。
戴安澜为之感慨不已,于马上赋诗:“扬鞭遥指花如载,诸葛前身今又来。”
被誉为“海鸥将军”的戴安澜
戴安澜的任务是守住东瓜。
从作战地形来看,东瓜实非易守之地,城外以平原为主,三面都有开阔地带可供对方发起进攻。
这种地形下要想守城,能依赖的只有坚固工事。
提起工事,缅甸倒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森林多,树木多。东瓜城有很多现成的枕木,本来是要拿去铺铁路的,如今正好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