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梁武帝时代的“世界蚕丝战争”
    在现代社会,“经济危机”已经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尤其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可以说感同身受。然而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说到危机的核心,大家都会自然而然想到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化,经济政策的改变,都会深切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无论是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是197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甚至是2009年的次贷危机,无一不反应出这一点来。因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实,以及美国强大的国际地位,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然而在1000多年前,世界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南北朝时代,当时的西方世界,也爆发出了一场经济危机——蚕丝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当时与西方世界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而现代经济危机的道理,放在古代世界也是相通的: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家出口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经济形势,改变西方世界的政治版图。

    说到这场“蚕丝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梁朝时期,由于中国内部政局的变化,影响到了中国连接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主要出口物品是丝绸,我们只是认为这是一种贸易,对于西方来说,这却是一个生命线。因为中国丝绸出口量的改变,引发了整个欧洲的一场经济动荡,甚至导致了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战争,这恐怕是同时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的。

    <er">一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无论是纯粹的汉人政权,还是汉化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执行的都是相同的政策。这个政策简单了说,就是种地为主,做生意是补充,国家就好比一个大农庄。但这个农庄很早就与外界有联系了,最典型的就是纵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分海陆两条,先是从西汉开始,经河西走廊开辟的“丝绸之路”,稍晚一点,又开始坐船,这就是后来让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从三国开始,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就非常发达,但古代造船技术有限,古代中国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是中亚、中东那些国家,所以在14世纪以前,陆路的“丝绸之路”比海上的“丝绸之路”要发达。在中国古代,历代中国王朝与国外的交往,除非涉及到国土安全以及战争,普通的贸易往来,在中国历代皇帝眼里,基本算是小事,对外贸易的几个小钱,也占不到中国古代政府“GDP”的大头。至于农庄以外的世界发生什么,那时代的中国人并不关心。

    然而外面的世界,却在悄悄发生改变。

    中世纪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基本是封建社会,那时候的世界各国,大部分也都是农庄,但比起中国来,可以说是又穷又小又落后,外加离得又远,相互往来不便,所以东西方贸易这类中国皇帝眼里的“小事”,在西方人眼里一直都是大事。所谓的丝绸之路,中国就好比“大批发商”,往来贸易的商旅,乃至间接贸易的西方国家,就是层层的“小商小贩”。就像今天美国股市一波动,全世界就可能“金融危机”一样,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自己不在意,对于世界尤其是西方,却常常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丝绸、瓷器,在古代世界是最昂贵的“高科技产品”,随便一片丝绸扔出国门,都足够让西方人打破头皮。

    所以从中国西汉有了丝绸之路开始,为了中国的丝绸,西方国家一直打破头皮,甚至爆发了多场战争。早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为了得到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权,执政罗马帝国的克拉苏(就是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的那位)就曾发动了东征,企图灭亡隔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的波斯帝国,结果却被波斯打得大败。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之后,东罗马走向了强大,在东汉末年与中国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简介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目录 > 第十三章 梁武帝时代的“世界蚕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