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政治
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上记载着为数众多的诗人,今天,我想从中选出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五位诗人介绍给大家。
说到诗人,人们总以为他们是什么特殊的人。然而,所谓诗人并非特殊的人,你们大家都可能成为诗人。按西方人的解释,诗人必须是天才,而我们中国人是不喜欢“天才”这个神秘措辞的。在中国,常用“聪明”来代替“天才”这个词。所谓“聪”是指耳朵灵,“明”是指眼睛好。诗人与他人相比,耳朵更灵一些——人所未闻的他能听到;眼睛更好一些——人所未见的他能看见。在座的诸位都是耳聪目明的,若是经过训练,是一定能成为诗人的。
要想成为诗人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神经敏锐,能清晰地发现事物和明辨道理;其二是观察深刻,能感受到普通人不能感受的事物;其三,应具备精细描绘感受到的事物的能力。有了这三个条件,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也能写出诗来的。
我认为从前我们东方人对诗人抱有错误的理解,以为诗人是超越政治的。然而,事实上政治却支配着诗人的整个环境,不仅我们的生活要涉及政治,而且诗人的作品也不可能超出政治的范围。因此,今天特以“诗人与政治”这一题目为中心给大家谈一谈,或者说谈谈政治给诗人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公元前三四○——二七八年),是中国最早的诗人之一。现在,中国有“诗人之日”这种说法,这是指旧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也就是屈原去世的日子。屈原的诗非常之多,而且很长,又难于理解,这里就不引用了。想了解屈原作品的朋友们可选读《离骚》、《九歌》、《天问》等代表作。屈原是现在的湖南省的人。湖南省在中国的中部(毛泽东也是湖南人),那里的人们充满了热情。还是在屈原年轻有为之时,他就强烈反对楚怀王对秦国妥协,但未能如愿。结果,楚国最终被秦国所吞并。
而后,襄王也不起用屈原,他满腔悲愤,含恨投身汨罗江自溺了。从此可以看出,诗人屈原是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黑暗而以身殉国的。
下面介绍陶渊明。陶渊明是晋朝人(三六五——四二七年),名潜。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称他是田园诗人,而且嗜好饮洒,他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座的朋友中许多人都饮过洒,但洒并不是什么佳品。既然是不可口,为何又非饮不可呢?这是因为酒能麻痹人的神经。在中国有醇酒妇人这样的说法,这指的是丧失了意志的军人、政治家们想借酗酒来忘却痛苦的现实、忘掉自身的存在,想变成与社会无关的孩子。
好,下面就介绍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回到田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实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少年时期自己性格强烈,虽无才华但也不落世俗,后来不留神落入了尘网,忽地就过了三十年。像羁旅的飞鸟思念森林、池中的游鱼恋慕潭渊一样,使他怀恋起田园的生活,诗中以清丽的笔触赞颂了田园的静谧气氛。最后,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结尾,这是诗人摆脱了官吏生活,重返自然后发出的感慨。陶渊明虽从自然界得到了恬静,但政治上却不得安宁,于是只好弃官归田,想以饮酒来忘却人世间的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当初受政治的羁绊,尔后才从中解脱出来得以自由。下面是《饮酒》: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他对政治感到失望,只想让酒来麻痹自己,这是作者逃避政治的写照。责子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