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为友激辩太史冤
月上中天,清凉如水,云际间传来一声孤鸿的嘶鸣。
司马迁抬头看去,多么希望从孤鸿口中落下只言片语。
那天,李陵兴冲冲地奔来,告诉他将率步军单独出击的消息,而他却把一个十分不愿提起的问题摆在了李陵的面前:
“如果遭遇围困,贤弟将会怎样处置?”
李陵不假思索道:“真到了那一步,我当效法祖父,杀身成仁,绝不苟活屈节。”
“不!他一定还活着!”司马迁望着月光,在心里对自己道。
阳关相别时,李陵曾道:“家父去世早,家母孀居一生,含辛茹苦。我无法报答,却要让她牵肠挂肚。此番前去,若埋骨他乡,家母和妻儿便托仁兄照顾了。”
一个热血男儿,说到母爱,竟然泪洒尘埃,如此大孝之躯,怎会面对强敌,屈身求生呢?
司马迁怎么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书童一觉醒来,隔着窗棂望见司马迁的背影,一下子慌了神。他轻手轻脚地来到太史令身边,小心问道:“大人心中有事么?”
司马迁摇了摇头。
“小人知道,大人是在牵挂李将军,可他在千里之外,大人就是着急也无济于事。现在已是寅时二刻,大人彻夜不眠,明日以疲累之身,又怎能上朝奏事呢?”
哦!都寅时了!司马迁沉吟着进入书房,眼前摊开的是正在修改中的《李广列传》,难道这是上苍的暗示么?
“李陵,我的兄弟,真到了那一步,你会如老将军那样以身殉国么?你会的!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司马迁打定主意,要在朝会上为李陵辩护。他朝着门外喊道:“备车!”
他记下了这个日子:天汉二年十一月初十……
塾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李陵的投降成为官员们议论的中心。每一条消息都让司马迁的心阵阵紧缩。
“知道么?李陵投降匈奴了。”
“可惜!将门之后,就此身败名裂了。”
“不会吧!李陵从小就跟随李广将军,又长期待在侍中,深受皇恩,怎会有如此有辱家门之举呢?”
“呵呵!大人不相信吧?听说龙颜大怒,那个为李陵送信的陈步乐自杀了。”
“还有呢!昨日后半夜,廷尉府把李陵的母亲和夫人都抓了起来,发现老夫人并无丧子之哀,因此断定李陵投降无疑。”
司马迁强撑着上前,发现说话的是上大夫壶遂,就知道绝非传言了,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大人也相信李陵会屈节么?”
“哦!是太史公啊!”壶遂急忙起身。虽说两人秩禄、官阶差别很大,可司马迁的才气和为人素来是受到朝野尊重的。他和司马迁来到塾门外,说话的声音就小多了。
“李陵一家俱已入狱。皇上震怒,丞相惶恐,连御史大夫都一夜未眠。此事非同小可,在下知道大人素与李陵交好,不过今日朝会说话还是小心些好。”
司马迁自是十分感激,忙打拱相谢。
尽管司马迁平日对壶遂不是很待见,可这个时候,他的一句话都会让他感到温暖。
从未央宫前殿传来包桑悠长的声音:“辰时已到,请各位大人上朝。”
司马迁定了定神,跟随丞相、御史大夫等朝殿门口走去。这平日里不知走了多少遍的熟路,今天却是如此漫长。他每朝前迈一步,都觉得膝盖分外沉重。
刘彻准时出现在朝堂,他昨夜是在钩弋宫过的。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破坏了他与钩弋夫人温存的兴致,让他一夜都陷在郁闷和烦恼中,直到丑时才昏昏睡去。
晨光中,刘彻的脸看上去有些浮肿,它虽然使得日渐爬上脸颊的皱纹浅了一些,却掩盖不了日益老去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