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背景今天我能够到贵校来跟诸位讲话,觉得非常的荣幸。东京大学是日本的第一大学,在这大学里,女人来讲演的机会,恐怕是很少的。所以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在这儿讲演,觉得非常的高兴。尤其是有仓石武四郎先生给我翻译。这位仓石先生,诸位已经都知道的,是很有名的一位教授,对于中国文学有很深的研究。请他来当翻译,我真是感谢不尽。

    本来各国的文学都有它固有的面目,如同各国人的体格容貌都不一样。譬如西洋人的头发是黄的,眼睛是蓝的。东洋人的头发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都不一样。同是一个东洋人,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不同,只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很不容易看出来。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它特别的遗传和环境。所以自然就有了他的国民性,由这一点来讲,假使不能理解一国的国民性,就很难欣赏一国的文学。

    现在我手里没有什么书,不能参看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书。所以只好照着我自己的主观的观点,说一点关于中国的国民性的几个问题。

    我小的时候去过北京天坛,那时候我就随便参观一下,也没有去听先生的说明。在模糊的印象里我只知道天坛的伟大庄严。回来以后朋友们问我“天坛顶棚上有三百六十个框子你看见了么?”原来那三百六十个框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天,每一个框里画着不同的云彩,就由这些云彩可以看到一年的天时的变化。可是我事先不知道,所以一点也没理会。我很后悔,但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去细看。假设那时我能静听先生的说明,我就可以得到很清楚的印象,想起来非常的可惜。对于一国的文学的欣赏,也是如此。假如我们在欣赏某一国的文学之先,能略为知道那一个国家的背景,那欣赏的程度,就会更深刻一些。今天我要说的,也不过是这样意思。

    现在我就说一说中国的国民性。中国国民性的特色,第一是爱好和平。本来世界上不能说有一个国家,是爱好战争的。但有一天有一位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的诗歌里很少有歌颂战争的诗?果然中国诗里关于歌颂战争的诗很少。不但是夸奖武功的诗少,而且厌恶战争怨恨战争的诗很多很多,这可算是一个特色。当然,夸奖武功的诗,并不是一首也没有的。这些诗大半都是“应诏”“应制”,在天子命令之下写出来的。譬如一个将军的凯旋,天子就命令文臣,作赞美他的武功的诗。

    这些诗多半都不流传于世。原来中国人一贯的哲学,是重文轻武的。就是文德比武德重的意思。

    而且一贯的反对中国,占来的侵略战争。本来中国人对于“武”有这样解释,“止戈为武”“武”字是由“止”和“戈”字出来的。停止干戈就是武德。现在只就我手边的书里来举几个例子。比方有一句诗: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一个将军的成功,晒干了一万多兵士的骨殖,战争就是达到一个军阀的欲望,而不顾大多数人民的幸福。《左传》里头有几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这是说人民已受了战争很大的痛苦,应该想法子给他们以安定的生活,不但是中国国内得到恩惠,而周围四国,也可以安定的意思。还有《国语》里面,国王要征伐犬戎,祭父劝国王说:“先王耀德不观兵。”

    就是说古代的伟大的国王,都是炫耀他的文德,不夸张他的武力。

    六朝梁时代,有个“鼓角横吹曲”又叫“马上乐”。是在军队里唱的音乐,这好像应该是鼓舞战争的歌,但其实不然。

    比方在“紫骝马”里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歌相当的长,所以特举这一段,意思是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战争,一直到八十岁才能回来。回家一看,家人一个也没有了,房子也烧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心全集第三卷简介 >冰心全集第三卷目录 > 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