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扫荡戎狄
现在再来看一看春秋时期的中国东北部地理形势。
在齐国灭了莱夷之后,直至大海都是周朝的地盘。实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在北面不同,那里的戎狄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为什么?因为东面是大海,莱夷要么被消灭,要么投降之后融入周朝,要么摇着小船逃往朝鲜半岛,当韩国人的祖先去了。总之,根据地被端了,没有春风吹又生的机会了。而北面不同,因为那里是茫茫的草原,鬼子们打不过就跑,追都追不上,过几年再来。
齐国的北面紧挨着燕国,燕国的地盘在今天河北的东部,首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燕国南面是齐国,西面是北戎,北面是山戎,东面是渤海和黄海。
燕国的开国君主是召公奭,是邵、燕两姓和一部分盛、林、廖姓的祖先。召公和周公一样在中央担任领导,同样是世袭职位。召公的儿子在燕国任国君,立国的时候四面都是敌人,属民中多半都是戎狄,辛苦经营之后,将东面和南面的戎狄兼并,成为中原国家的北面屏障。但是,由于地处偏远,长期与中原国家隔绝,与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之间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个半戎狄国家。
只是到了近年,北面和西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燕国才开始加强与内地的联络。
现在,北面的山戎来侵,燕国抵挡不住,急忙向齐国求救。
“还好成立了联合国。”燕庄公感慨。
齐军出动
在组织联合国军还是齐军单独行动的问题上,管仲和齐桓公的想法不一样。
“我看还是联合国军吧,这样也可以显示我们盟主的力量。”齐桓公说,好久没有当盟主的美妙感觉了。
“我看还是齐军单独行动吧,一来,各诸侯国有远有近,等他们来,黄花菜都凉了;第二,此去北面作战,地形崎岖,我们对戎狄的底细也不了解,可以说是一次冒险,若是胜了,一切都好,若是失利,岂不是让诸侯小看我们?所以,还是不带他们的好。”管仲的想法更加谨慎。
齐桓公没有说话,看那意思颇有些不愿意。
“主公,管总理说得有道理,若是联合国军出动,到时候指挥也是个问题,别再拖累我们。不过,我们不妨请鲁国出兵,一来鲁军颇有战斗力,二来两个国家也算是联合国军了。”隰朋出来出个折中的主意,算是给了齐桓公和管仲两个人的台阶。
果然,两人都同意。
于是,管仲和齐桓公亲率大军北上,隰朋前往鲁国,请鲁国出兵,两国军队在燕国会齐。
出发之前,管仲命令准备一万个布袋。干什么用?谁也不知道,不过大家知道,管仲不会无缘无故准备这些布袋,一定能用上。
齐国大军来得十分神速,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消灭山戎。
山戎探知齐军来援,不敢交手,直接撤军。于是,齐军长驱直入,来到燕京。燕庄公亲自出城迎接,设宴欢迎。
根据燕庄公的介绍,此次前来侵犯的是山戎的令支国,地点在今天的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一带。这个山戎国家十分恶心,动不动前来抢劫,燕国已经多次吃过他们的亏。
“燕君,你放心,我们不来就算便宜他们,既然来了,那就不会放过他们。”齐桓公说,他在路上已经和管仲商量好了,这一次要消灭山戎,永绝后患。
“那太好了,无限感激啊。”燕庄公高兴坏了,他求之不得。
齐军休整三天,一边休整,一边等待鲁军前来会合。
三天时间,大家也没有闲着。
管仲制定的策略是这样的: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打无准备之战。在稳扎稳打的同时,最好能够找到与令支有仇的其他山戎国家的配合,由他们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