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小资料(2)
价却分歧很大,这也使他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影坛缔造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现象”.[[吴强(男)(1910-1990)]]
原名汪天同。曾用笔名吴蔷、叶如桐等。江苏涟水人。八岁入小学,后当过酒店学徒和小学教师。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从事文艺和宣传工作,创作过几个剧本。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共上海市文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57年出版表现莱芜、孟良崮战役的长篇小说《红日》,是当时通过战役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的战争小说一种,影响很大。“文革”中因《红日》受到批判,一度入狱。“文革”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等职。著作还有散文集《淮海前线纪事》,小说集《灵魂的搏斗》,中篇小说《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养马的人》,长篇小说《堡垒》(上部)等,但影响都不及《红日》。[[严歌苓(女)(1959--)]]
生于上海,在安徽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2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学习舞蹈。在部队里开始写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绿血》、《雌性的草地》,后者开始显示其独特的话语风格。1988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现定居美国,着力创作几带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和命运的小说。在海外、台湾等华人生活去有很大的影响。其短篇小说和《女房东》分别获台湾《中央日报》第三、第五届文学奖,长篇小说《扶桑》获台湾《联合报》副刊小说大奖,《人寰》获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元小说大奖,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亚洲地区屡获大奖。还出版小说集《海那边》《倒淌河》等。大陆有(春风文艺出版社)多卷问世。[[杨绛(女)(1911-)]]
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剧本《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长篇小说(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不动声色的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家庭、事业中的境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描写知识分子和政治运动的小说,出版后很受学界的重视。[[杨沫(女)(1914-1995)]]
原名杨成业。曾用名杨君默、杨默、杨慧梅等,笔名鲁佳、小观等。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1928年入北京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因家庭破产而失学,曾任小学教员、书店店员。1934年在《黑白》上发表处女作。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边区做妇女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1952年起先后担任中央电影局剧本创编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