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海上大练兵,木船战胜军舰
“倒糊涂”
1950年初,我军还是只有陆军单一军种的部队。渡海作战,不仅没有海、空军的配合,也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琼州海峡有数十公里宽,隔岸不能进行炮火支援。渡海的工具均是古老的木帆船,最先进的也只是在木船上加装汽车发动机的机帆船。要突破敌人由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线(敌人把它称为“伯陵防线”,“伯陵”是守敌总司令薛岳的别号),确实需要排除万难。除了自然条件和我军当时的装备落后等困难外,还有广大指战员思想上的疙瘩,也必须下功夫去解决。
在陆上作战,40军、43军这两支劲旅,从松花江畔打到南海之滨,称得上是无坚不摧、锐不可挡。可是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北国健儿却有不少担心。一是担心海上无风三尺浪,浪大船小过不了海;二是担心晕船呕吐失去战斗力;三是担心船翻在海里不会游泳又没有救生器材;四是担心在海上航行迷失方向;五是担心登陆时水深下不了船干挨打;六是担心敌人飞机在海上轰炸无处藏身;七是担心闯不过敌人军舰在海上拦截。针对上述问题,海南战役政治动员的重点是,如何对待这次作战任务。按照我军的传统做法是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战士逐步展开。干部、党员带头暴露思想,积极参加讨论,引导大家正确理解这次任务的重大意义。
针对一些人的错误认识,两个军在部队中组织了一场大讨论,题目是:“要不要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怎样才算到底?”和“接受艰巨任务是‘命苦’还是上级的信任,是‘倒霉’还是难得的光荣?”
说到这里,43军127师政治部主任魏佑铸不由回顾起一段往事。那是部队从平津南下的时候,进行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的教育。在江西休整之后,向广东进军时,部队流传过一句顺口溜:“个把月1000里,打到广州就是底。”广州解放之后,为了完成对桂系集团的战略包围,部队又向广西挺进,参加粤桂边战役。这时,就有人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底漏了!”现在,面对解放琼崖的任务,又有人讲怪话:“到底到底,沉人海底!”最后,魏主任说,部队每次接受重要任务时,都要出现一些错误认识。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如何引导,如何教育。讨论第一个题目时,各级领导认识基本上是统一的,因而对部队的教育也很深刻。
同志们说:“这是底,那是底,彻底消灭敌人才是底!”“解放祖国的全部领土才是底,除恶一定要除尽,不能给新中国留下后患。不然怎么对得起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战友和先烈们呢。”
讨论第二个题目的时候,就有争论了。有的同志说:“南下的时候,我们打头阵,走在前头,作开路先锋;如今仗快打完了,又由我们包尾了,轮班也该轮到别人了,怎么吃苦头的总是我们?”有这种想法而且敢于当众说出来的人不多,而存在心里不讲出来的却不是少数。为解开这个疙瘩,干部、党员们带头回顾了以往历次担任艰巨任务,从而使部队获得荣誉的战斗历程。
他们说:“没有焦家岭上7次冲锋、刺刀见红的勇气;没有辽西会战中敢于钻进敌军窝里去东挡西杀的胆略,哪有‘钢铁红二连’的称号。”“没有锦州城里连续捣毁敌军3个高级指挥部的战绩,哪有‘攻坚老虎’的美誉。”
“作为一支部队,能不能承担艰巨任务,是战斗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人们越讲越激动,不少干部说:“上级把解放海南的任务交给我们,正是对我们的信任,相信我们能战胜海洋,创造陆军打海战的奇迹。”
应该肯定,这一场讨论是有显著效果的。海上练兵的第一个口号“不向大海低头”,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喊出来的。
就在我军海上练兵已经普遍展开的时候,琼崖纵队派来了迎接我军的同志,他们冒着极大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