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章 千里大迂回,重击“葫芦头”
因山口南侧有十几公里都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无底深渊。部队被迫于山腰宿营,大家在脚下挖一个坑,用双脚蹬着坑睡。第二天早起的人一看,周围白花花一片,一个人影都不见,只有雪光如针,刺着眼睛。一会儿,战士像蚕一样,从这儿钻出一个,那儿冒出一个。

    有一个英勇的战士再没站起来,他就是红军战士周大兴。他选择这座晶莹的大山作为自己的墓地了。

    周大兴,四川巴中人。1933年,11岁的他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到达甘孜,后因重病被迫留在甘孜,并与一位热爱他的藏族姑娘结了婚。当154团政委杨军率该团二营于5月抵达邓柯时,周大兴找上门来,默默地为部队打柴,且不要一分钱。有一次,一股西藏地方军袭扰邓柯,154团团长郄晋武正为找不到向导而发愁,周大兴找上门来,从此,他成为侦察排的一名战士。因他通晓藏语和当地风俗,熟悉地形,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依然穿着一身藏装,但腰上多了一支匣子枪,肩上还扛着一支步枪。

    6月底,侦察排活动在金沙江沿岸。

    在一片森林里,发现了一股西藏地方军。身穿藏装的周大兴最先向西藏地方军冲去,藏兵误认为是自己人,没有在意,等到周大兴开火,西藏地方军才慌乱地逃窜,这时周大兴身上又多了一支缴获的步枪。

    四散的西藏地方军见我方人少,又吆喝着反扑过来。周大兴藏在一块大石头底下,看见一个藏兵骑马走过来,他就隐蔽地往后撤。西藏地方军恼怒了,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一心要活抓这个身穿藏装的青年人。此时,周大兴恰巧退到一条树林掩映的激流边。西藏地方军喊着脏话,弓着腰向他逼近,他摸摸身上,只有3粒子弹,就朝着最近的西藏地方军瞄准,火舌击中了前面的两个身影。然后,周大兴把枪挂在肩上,跳进激流,漂到江边的树丛里隐蔽起来,当天夜里,他用裤子扎成救生圈游过江,回到部队。

    部队渡过金沙江后,周大兴更是一人兼着向导、翻译、侦察员、联络员等许多工作,他是部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团领导看着他消瘦得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就决定给他一匹马骑,他让给了掉队的伤员。他在牺牲前已经三天没吃饭了,面部黄肿得透亮,虚汗唰唰地往下流,却硬要给部队带路。

    雪地里,周大兴的那一行脚印成为后来者的路。因严重的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周大兴永远地和白雪融化在一起,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战友们读着这样一封信。这是周大兴留给妻子益西泽玛的。

    亲爱的益西泽玛:

    我永远不能再见到你了!我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队伍,做一点我能做的事,我的志愿就算达到了!我没有辜负红军首长对我的指示,和你对我坚贞的感情。

    泽玛,不要为我难过,永远跟着共产党,做你应该做的事吧!

    周大兴

    1950年10月13日

    字写得歪歪扭扭,十分吃力。这是周大兴倾尽生命最后的能量写下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周大兴对妻子、对同志该是如何眷恋。读着信,有人哭了,男人的痛哭最撕心裂肺。

    154团与青海骑兵支队会合后,右路部队步、骑兵分内外两路,直奔恩达而去。

    10月16日拂晓,骑兵支队接近西藏地方军的前哨据点则美。这里有七代本的约1个甲本西藏地方军驻守。骑兵支队以两个连的兵力突然发起进攻,将还在梦乡里的西藏地方军彻底歼灭,前后不到10分钟。

    17日中午,骑兵支队来到类乌齐。这是康北的一座县城,是昌都左后翼的一个要点。类乌齐,翻译成为汉语就是高山的意思,大概因它位于高山之下而得名。这个县城的主要建筑也是一座大寺庙,属白教,周围有几十户居民,多是为寺庙支差的农奴。居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昌都: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3章 千里大迂回,重击“葫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