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和谈中画蛇添足,藏军比武掉链子
,要到五里以外去背冰块。
为防止意外,李狄三把先遣连分布在三个地方:扎麻芒保、两水泉和多孟。连部、一排、二排和四排的重机枪班,“八二”炮班驻扎麻芒保;其余部队驻多孟和两水泉,充当二、三梯队,并守护储藏在那儿的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在多孟和两水泉,战士们修了一个“三角碉”防御工事。在扎麻芒保,按李狄三的意思,部队挖出四十多个掩体,挖出一条二百多米的蛇形交通壕,修筑了能容五六十人的碉堡。
军事上的准备足以抵御敌人,然而,如何战胜忽然暴虐起来的大自然?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对原始社会的生活进行了一次“翻版”。
先遣连所有的帐篷都已残破,冷风如刀,从无数个方向刺进来。李狄三自己设计了一种“地窝子”,不知是否从原始洞穴中得到的灵感?其基本办法是掘地为屋。走下土台阶,有一条通道,两旁是并排的“房间”,大的用帐篷盖顶,可住十多个人;小的用毛刺盖顶,能住两三个人。他们还在地窝子的墙上挖上一些洞,做为放东西的“壁橱”。在地上留出土墩,就成为学习的“课桌”。此时,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30多度,大地已冻结了一米多深,他们以火烤地,边烤边挖:工具不够,他们甚至动用了野羊角挖地。战士们最后全部住上了这种“新房”。
住的问题解决了。
因大雪封山,先遣连的粮食全困在300公里外的两水泉,开始,每个战士每天只能吃两个馒头或四两炒面,再用清水煮一点兽肉。最后,粮断了,猎物也越来越少。没有盐味的兽肉,像药一样难以咽下。
有一天,李狄三亲自带着巴利祥子等人到一条河边狩猎。根据猎手的经验,野兽每天早晚必到河边喝水。等了半天,天渐渐黑下来,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沉下去,在天边溅起一片火红的残霞。天和地越靠越近,似乎要缝合在一起。残霞也一点点褪去,远山变得灰蒙蒙一片。李狄三望得眼睛发酸,河边仍无一丝动静。
猛然间,一阵杂乱的马蹄声,如战鼓般擂着草原,越来越清晰。对面山里冲起一股尘烟。只见一百多匹野马,四蹄腾空,梦幻一般飘来,快似利箭。透过青灰的天光,可以看到扬起的马鬃和野马气势汹汹的眼睛。显然,警惕的野马已发现了猎手。巴利祥子觉得野马是在眨眼之间冲到跟前的,浓烈的尘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疾速举枪射向野马,连中两匹。野马挤成一锅粥。猎手们相继开枪,野马群又像风一样飘忽而去。
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狩猎,他们打倒了五匹野马,光肉就足足有一千多斤。
巴利祥子带着狩猎组共打到一百一十多只野羊、一百二十多匹野马、一百一十多头野牦牛。
而他,连可口的面条也没吃上一口,就被高原病夺去了年轻而强壮的生命。
一种奇怪的高原病开始在先遣连蔓延:起初像感冒,后来又像疟疾。最初是感到饥肠辘辘,一直吃个不停也不觉得饱;然后是胀饱,几天不吃东西也不饿。最后,从身体的某个部位,手或脚突然肿胀起来,直到全身肿得发亮、发硬!皮肤胀破流黄水的时候,人就不行了。使用上所有的药物,也不会见效果。巴利祥子牺牲的时候,身子比生前粗了一倍多,头发大量脱落,手指甲明显塌陷下去。据专家事后分析,先遣连的牺牲者死亡前大多周身水肿,饥饿、暴食。这是由于部队因长期劳累、严重缺氧而发生了高原心脏病,当时没人知道这种病更谈不上治疗。另外,当时缺乏粮食、食盐和蔬菜,造成人员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引起水肿。没有食盐和调味品,人不想吃东西,一旦饿急了就猛吃。
低沉的情绪最容易在此时滋生。它对高原病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是需要不断接受各种刺激的,一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