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冷如冰、硬如钢的主帅,很快让这支部队抛却了恐慌,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面对杨可世部队的入侵,耶律大石主动率部迎击,辽国人终于能把近两年在战场上受女真人蹂躏的气好好地在宋人身上发泄一通。

    耶律大石率领二千精骑迎击杨可世部,大败杨部。

    耶律大石的胜利给辽人打了一针兴奋剂。耶律淳给了耶律大石三万兵,向东路军发动了猛烈攻击。

    一方面是上头还没下达和辽人全面开火的命令(还等谈判结果呢),另一方面则是东路军主帅种师道本来就是伐辽的反对派,于是他没有命令部队对辽军进行还击,在被动防守的同时等待童大帅的最新指示。

    童贯没想到招降的事刚有点眉目双方就打了起来,说为了避免两军更大冲突,先将部队撤到雄州吧!

    东路军一撤,辽人更来劲了,一路追击,一直把东路军追到了雄州城下。

    在击退东路军的同时,辽将萧干也向屯范村的西路军辛兴宗部发动了攻击,西路军也一样,上面没让打,只能防守防守再防守,虽损失不大,但也只能称败。

    仗打败了,自然得有人当替罪羊,东路军擅自出击,又收获大败,主帅种师道难辞其咎,被迫下课退休,雄州知州和诜等相关人士也被处分。

    马扩方面的劝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辽方的军事胜利让马扩的招降进展泡汤了。耶律大石更是狂傲地放话,说你们南人要打就打,要和就和,十余万兵屯在边境畏畏缩缩像什么话,天这么热,别让手下的兄弟受苦。

    战事不利,招降不成,童贯才知吞并收复幽云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而因为新近的小败,朝中反对征伐幽云的声音也愈发激烈,本来就不坚定的赵佶动摇了,发旨班师。

    童贯率部返回河间府,非常不体面地结束了第一次伐辽征程。

    在河间府童贯的屁股都没坐热,就听到幽云方面传来重大利好消息——耶律淳病逝了,连儿子都没一个,幽云方面仅由耶律淳的妃子萧妃称制代理国事。

    辽方的巨大变化又一次诱惑了北宋帝国的君臣们,宰相王黼又开始在赵佶面前反复游说,又一次打动了赵佶。

    北宋帝国再一次组织二十万大军,再度伐辽。

    这一次,帝国也精心做了三手准备,第一手继续争取内线李处温等人诱使辽人投降(此计很快失效,李处温很快因为通宋被刚上台的萧太后砍掉了脑袋);第二手是武力争取;最后北宋人还有一招,请盟友女真帮助。

    为此,北宋方面再一次派赵良嗣和马政、马扩父子出使金国,商量两国共同出兵夹攻幽云的相关事宜。

    这一次反对的声音就更多了,除了老掉牙的辽宋同盟不可废的反对意见外,一些更为务实的反对意见也浮上水面。负责出使金国的马扩在看到赵佶写给金国的国书时便表示异议,马扩说当初的盟约是金人攻西京我们攻燕京,如今我们攻克不下去求金人帮助,既违背了当初的誓约,又让金人看轻我们;如果用兵不能取幽云,还不如直接让金人拿走,我们退而修筑昔日辽宋边境设施,不能为贪图今日之小利而给日后留下大患。

    可惜,这样的忧患意识,只有多次出使金辽、对三方情况充分了解的马扩具备,但马扩年少位卑,这样的声音无法传达到赵佶的耳中。

    第二次征辽,仍然是童贯、蔡攸充当正副宣抚使,之前的种师道、辛兴宗二将被换,取而代之的是童贯的心腹大将刘延庆担任前线总指挥。

    刘延庆出身西北军将门世家,在西北屡立战功,后来又跟随童贯平定方腊,官至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是童贯最为倚重的大将,其子刘光世也是西北军新崛起的青年将领。

    虽然刘延庆之前的战功累累,而其子刘光世之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简介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目录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