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家的精英
现在,曹丕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不仅因为他年龄最长,而且他的生母卞氏一直得宠于曹操,在丁氏被休、刘氏去世之后,她被正式确定为继室。曹丕也就成了嫡长子,具有继承曹操事业的优先条件。
但曹操一直没有明确曹丕的继承人地位。一种原因是,曹操觉得自己儿子众多,可以再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像曹冲那样出色的;另一种可能是,曹操不大喜欢曹丕。
据史书记载,杜夫人所生的儿子曹衮从小喜欢学习,十来岁就能写出好文章。这是一个特别知道用功的少年,一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睡觉,跟前的人常怕把他累病了,得不断提醒、制止,但曹衮就是喜欢学习,谁都劝不住(性所乐,不能废也)。兄弟们在一起玩,他常常走神,因为脑子里还想着刚刚看过的典籍(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
不过,这个曹衮生性胆小怕事,史书说他的特点是“戒慎”,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感于他的良好品行,联名写了封表扬信(遂共表称陈衮美)。曹衮听了,害怕得不得了,把工作人员责备了半天。
这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干不了大事。
其他如曹据、曹宇、曹彪等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太多,但关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情况没有留下记载,想必较为平常。
曹操的两个养子都很出色,何晏不必说了,日后成为大哲学家,玄学的开创者之一。何晏从小是个美少年,又喜欢学问,甚至通晓一些兵法。曹操非常喜欢他,曾经想让他改姓曹,但何晏坚决不干。秦朗能力虽然比何宴差得多,但他也长得一表人才,让曹操很喜欢。
有人作过揣测,说曹操让何晏改姓是动了传位于他的念头。但这种可能性极小,从血缘关系上说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曹操不可能把费了几十年劲开创的事业再交给前外戚,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朗也不可能。
但曹丕不敢乐观,因为他还有两个强劲的对手:曹彰和曹植。
前面介绍过,曹彰字子文,从小不好习文而尚武,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史书说他曾徒手与猛兽格斗,胆气很足,长大后常跟随曹操征伐,不避险阻。奇怪的是,他长着黄色的胡须。
但是他不喜欢读书,为此曹操曾批评过他,曹操认为乘马击剑只是“一夫之用”,想成就更大事业还应该多读书,慕圣人之道。曹彰嘴上答应,但回来后仍然不服气,他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十万铁骑驰骋沙漠,驱逐戎狄,立功建业,怎么能去当什么书生?”
后来,代郡的乌桓人造反,曹操任命曹彰以北中郎将的身份代理骁骑将军,领兵镇压叛乱。出发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你我是父子,领受任务咱们就是君臣,做什么事都要按王法来办,你要小心谨慎呀(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但是曹彰压根不用父亲担心,他带兵进入涿郡境内,这时叛军有数千骑兵杀到,而自己一方人马并未聚集起来,曹彰身边只有步兵一千来人,骑兵只有数百名。面对危险,曹彰很冷静,他没有硬打硬杀,而是采取田豫的计策,固守要,敌人进攻无果后退去。
这时增援部队也陆续赶到,曹彰下令追击,他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他不断射箭,敌兵应声而落,激战半日,曹彰铠甲上也中了数箭,但他仍然意气风发,指挥人马一直追到桑乾县,这里距代郡只有二百来里的路程了。
这时,左右都认为长驱直入,人马劳顿,应该暂停攻击,休息一下再说。但曹彰认为,敌人逃得还不远,停下来就丧失了战机,于是上马,又追击一日一夜,终于追上了敌人,斩杀及俘虏敌兵数千。为了鼓励将士,曹彰下令按照平常标准的一倍赏赐将士,大家虽然很劳累,但都很高兴(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