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锡
还是没有做到位呀(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所谓明确根基,是指土地和人民,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有所建树,以便保护自己(以自卫)。”
而据《三国志荀传》说,董昭等人为此事专门秘访荀,但是遭到了荀的反对。荀认为曹操兴义兵的目的是匡扶朝政,怀持的是一颗对汉朝的忠贞之心,故而董昭等人的提议不合适(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荀的观点很快被曹操知道,曹操相当不高兴(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根据《荀传》的暗示,这项提议没准是曹操本人发起的,董昭只是跑腿的。正式提出前,由董昭以及其他人出面还做了很多人的工作,因而荀的反对意见曹操很快就知道了。
《献帝春秋》支持《荀传》的说法,它还收录了董昭专门为此事写给荀的一封信,信中说:“过去周公、吕望在世,正当姬氏强盛,有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大业,辅助幼小的成王,功勋与曹公现在差不多(功勋若彼),他们仍然接受了很高的爵位,赐土开疆(锡土开宇)。到田单在世时,率领强大齐国的军队,为报仇进攻燕国,攻下了七十座城,迎立齐襄王。齐襄王加赏田单,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的良田。前世对待功臣,都是如此厚赏(前世录功,浓厚如此)。现在曹操公面对海内倾覆,汉室宗庙焚灭,他亲自披坚执锐(躬擐甲胄),四处征伐,栉风沐雨,已经有三十年。他扫灭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得以继续被天下人奉祀。前面提到的那些人,与曹公相比就像土丘与高山,无法相提并论。可如今曹公只是与诸位将军同列,封侯也只能给一县的封邑,这难道是天下之所望吗?”
可是董昭仍没能说服荀。对荀的态度曹操其实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早在建安九年(204年),就有人提出过恢复古代九州的建制,这其实也是借恢复古制间接突破汉代政治体制的一种尝试,但立即遭到了孔融和荀的反对。有了八年前的那一次经验,曹操对荀的立场已不再吃惊,但心里极不舒服,所以“不能平”。
然而,现在的情况与八年前已有所不同,曹操掌控局势的能力更强,对汝颖士人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上次荀一表示反对他便立即停止了恢复九州制的打算,这一次他不打算那样做了。
可是,曹操知道很难让荀这个人改变立场,如何处置荀的反对意见,曹操不得不认真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