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攻占凉州东大门
,由西征军主将之一的曹仁任总指挥(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
这应该是一场被史书淡化了的农民大起义,它至少说明“曹统区”的局势仍不稳定。由于连年征战,“曹统区”的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曹操手下像杜畿那样的行政人才有不少,但也无法平息人民的不满。
这也让曹操暂时放弃了一举平定整个凉州的计划,就在曹操决定从安定郡撤离时,有一个人听说消息赶紧求见曹操,建议他不要仓促撤军。
这个人名叫杨阜,字义山,凉州刺史部汉阳郡冀县人,韦端当凉州牧的时候,杨阜便在韦端手下任职(凉州从事)。官渡之战前夕,韦端吃不准应该站在哪一边,就派杨阜到许县观察情况,杨阜被朝廷任命为安定郡政府秘书长(安定长史)。
杨阜回来后,大家都关心地问袁绍和曹操谁胜谁败,杨阜使劲替曹操说话(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韦端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没有公开站在曹操一边,但也没有倒向袁绍,基本处于中立状态,杨阜在其中立了功。
杨阜不喜欢当郡政府的秘书长,于是辞职(长史非其好,遂去官)。后来韦端被朝廷征为交通部长(太仆),他的儿子韦康成为凉州刺史,韦康聘任杨阜为州政府副州长(别驾)。曹操也听说过杨阜这个人,曾经想征他到丞相府任职,但韦康上表请求让杨阜继续留在凉州。
韦康的凉州刺史府此时应该在汉阳郡冀县(今甘肃天水西),杨阜就是这个县的人。杨阜刚好受韦康之命到安定郡拜见曹操,听说曹操即将撤军,赶紧求见。
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黥布之勇,很得羌、胡之心,西部州郡都害怕他,如果大军撤回,不作周密准备,陇上诸郡恐怕将落入他的手中。”曹操认为杨阜说得有理,但后方的事也很紧急,不容他在此做太多停留(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
就这样,曹操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从安定郡回到长安,关中地区的大部分此时已在曹军掌握之中。曹操把夏侯渊留下来主持关中军务,同时任命张既为京兆尹。这个职务相当于长安特别市市长,郡太守一级,处理长安一带的地方政务。
张既在关中地区当过县令,是钟繇的得力助手,在调马腾入京就任卫尉一事上,他处理果断,调度得当,最终让马腾不得不就范,受到曹操的赞赏。
做了这些安排后,曹操即刻由长安返回,于次年正月回到邺县。
在曹仁、贾信等部镇压下,田银、苏伯起义已被扑灭。曹操一回到邺县,就听取了曹丕、曹仁、程昱等人的情况汇报。曹操听说除了战场上被诛杀的人以外,还抓了不少人等待处理,曹操问大家是什么意见。郑玄的学生、此时担任冀州政府秘书长(长史)的国渊建议,惩治首恶就行,其他人应予宽大(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史称因为国渊这一句话而活命的,有一千多人。<bdo>http://www?99lib.net</bdo>
每次战后,各地方、各部门都要上报战果,过去经常出现虚报多报的事情。曹操让有关部门查了一下,发现国渊上报的数目最真实,曹操问国渊是怎么考虑的,国渊回答说:“征讨敌人虚报战功的,只是想把自己的功劳夸大些,河间国在冀州辖区内,田银等叛逆虽被剿灭亡,但作为地方官我深以为耻(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曹操最喜欢老实人,他听了国渊的话感到很高兴,后来提拔他作魏郡太守。
据《魏书》记载,当初贾信等人进攻田银、苏伯,起义军里有一千多人请求投降。曹丕让大家讨论,大家都认为应该遵守制度,即围城之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