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曹操的离间计
徐晃、朱灵到达黄河西岸后,巩固了黄河上重要渡口蒲阪津,保证了曹操率主力到达此处后能顺利渡河。
这时,云集于此的曹军多达数万人,一个较为致命的问题随即出现,那就是道路状况很差,很难满足这么多士兵、马匹、后勤运输车辆来回调动的需要。时至今日,黄河两侧的陕西、山西一带仍然存在交通不畅的问题,原因是黄河及其众多支流把这一带劈成了沟壑纵横的模样。
复杂的地理环境,为关中联军派出小分队不断袭扰曹军创造了条件,尤其是曹军的运输队最容易遭到袭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命人短时间内在黄河西岸一侧筑起一条甬道来。所谓甬道,就是在路的两边筑起墙来保护道路的安全,是一种全封闭的道路。甬道本来是皇帝的特权,是保证皇帝出行安全用的,但也有运用于战争的先例。楚汉相争期间曾激战于荥阳附近,刘邦为了保证能源源不断从敖仓运出粮食,专门修了一条甬道。
但是现在军情紧急,筑墙肯定来不及了,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下令修建的这条甬道,中间用树枝做成连续不断的栅栏,将各式车辆链接起来(连车树栅以两面),也算是对“甬道战”的一种创造性运用吧。
这一招还真管用,抵挡住了敌人的袭击,最后大军顺利推进到渭口,即渭河与黄河交汇处。
曹军主力在渭河北岸,马超等关中联军在渭河南岸。曹操率军绕了一个大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又绕回到原处,但这一回情形完成不同了,他们绕到了潼关的后面,关中联军控制的天险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两军隔渭河而对,曹操派人乘船渡渭河,并在渭河上架起浮桥(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一天夜里,通过浮桥运兵过河,分兵在渭河南岸扎起营寨。
关中联军在失掉潼关天险之后,又失去了渭河防线。
马超一看急了,赶紧组织反击,夜里攻营,但曹军早有准备,将敌人击溃。曹操趁势将全部人马拉到渭河南岸,与关中联军对垒。
据《曹瞒传》记载,在曹军渡河过程中,马超指挥人马拼命阻击,刚渡过河的曹军甚至来不及扎营。这一带地处渭河入黄河口,渭河带来的泥沙长年堆积,使这里的土质特别疏松,多沙地(所以这里适合种西瓜,一直到现在陕西大荔一带的西瓜都很有名),不利于就地筑营。
这时是农历九月,天气很寒冷,曹操采纳手下谋士娄圭的建议,用沙土筑城,一边堆沙一边浇水,水结冰再浇水堆沙,一夜之间堆出一座座“冰营”来。
对于这个记载有人表示怀疑,因为农历九月似乎还不能滴水成冰。这种怀疑忽略了建安十六年(211年)闰八月这个细节,也就是这一年有两个八月,农历九月相当于平常时候的十月,滴水成冰是完全可能的。曹军渡过渭河后,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不理,为的是挫一下马超的锐气。果然,马超拿“冰营”没办法,于是请求割地求和,同时愿意送儿子做人质,以表忠心(求送任子)。
但这已经晚了。曹操已经完成了对关中联军的攻击部署,如今是大军压境,关中联军一方人心惶惶,此时要么一战,要么无条件投降,任凭曹操发落。马超没有了谈判的本钱,还说什么割地求和?
但是贾诩向曹操建议,不如假装答应他们(诩以为可伪许之)。曹操问贾诩答应之后怎么办,贾诩只说了四个字:“离之而已。”曹操立刻就明白了。
所谓“离之”,就是离间他们,贾诩和曹操都看到了马超、韩遂之间的不合,决定就从这里做文章。
双方同意见面详谈,联军一方只有马超和韩遂,曹军一方由曹操率许褚前往,约好都不带随从。
马超认为这是个机会,他是有名的虎将,想凭借勇力突然袭击曹操(超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