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先生受累了。”说着这才向门外走去,那长随紧跟着他走去,王用汲却边走边对那长随说道,“你们两个不用跟着我了,今天都留在这里陪着李先生照看海老爷。”
海母和海妻都随着送了出去。
李时珍的话在海家已是言听必从,这天晚上,海母去了媳妇房间歇息,两个随从也被安排去了北面西屋,生着火在那里打盹听候差遣。
一盆火,一把椅子,一件斗篷大氅盖在身上,李时珍面对海瑞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拿着那把铁钳低着头不停地拨弄着火盆里的火,显然心情十分复杂又十分沉重。
海瑞依然被子盖着,人却已经半坐着靠在床头,紧紧地望着李时珍。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李时珍终于说话了,“你既决心上疏,舍身成仁,我挡不住你,谁也挡不住你。”
“那先生是赞成我上疏了!”海瑞紧接着问道。
“我可没说赞成。”李时珍将火钳一搁,抬头望向海瑞,“上奏疏如同开医方。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大明朝已然病入膏肓,你这道奏疏是想医病,想医人,还是想医国?”
这是已经对上话了,海瑞两眼闪出了光:“国因人病!医病便是医人,医人才能医国。”
“有些对症了。”李时珍眼中露出了赞许,“病根是什么?”
海瑞:“视国为家,一人独治,予取予夺,置百官如虚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就是病根!”
李时珍不禁在膝上拍了一掌:“说得好!说下去。”
海瑞:“一部华夏之史,夏朝商朝便是只有君王没有百姓的天下。当时《尚书》有云:‘时日曷丧?吾与汝俱亡!’可见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心。商革夏命,前数百年还顾及天下苍生,到了纣王,简直视百姓如草芥,顷刻而亡。天生孔子,教仁者爱人。继生孟子,道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万古不变之至理。秦朝不尊孔孟,三世而亡。到了汉文帝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恭行俭约,君臣共治,以民为本,我华夏才第一次真正有了清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唐太宗效之,与贤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贞观之治。之后,多少次改朝换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独治,弃用贤臣,不顾民生,便衰世而亡。到了大明朝,我太祖高皇帝出身贫寒马上得天下,犹知百姓之苦,惩贪治恶,轻徭薄赋,有德惠于天下。但也就是从太祖高皇帝种下了恶果,当时居然将孟子牌位搬出孔庙,便是不认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至理。厉行一君独治,置内阁,视同仆人,设百官,视同仇寇,说打就打,要杀便杀。授权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传至今日已历一十一帝,尤以当今皇上为甚!二十余年不上朝,名为玄修,暗操独治。外用严党,内用宦奴,一意搜刮天下民财。多少科甲出身的官员,有良知的拼了命去争,都丢了命。无良知的官员干脆逢君之恶,顺谀皇上。皇室大贪,他们小贪,上下一心刮尽天下民财,可怜我大明百姓苦上加苦,有多少死于苛政,有多少死于饥寒!”
说到这里海瑞的喉头哽住了。
李时珍望着他也已然义愤之色激动于表。
海瑞咽了一口泪水:“这次去大兴,天子脚下,新年之时,饥寒而死的百姓倒满了大雪之中!地方官视若无睹,近在咫尺的京官也不闻不问,内阁和户部不得已拨去了一些军粮也是虚应故事,还一再嘱咐,千万不能让皇上知道,以免败了皇上乔迁的喜兴!皇城之下尤然如此,普天之下还不知有多少涂炭之生灵!在大兴这几天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救一人算一人,当着那些没有心肝的人,哭都没得地方去哭。先生一生治病救人,我们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却只能看着百姓在眼前一个个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