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秋风送爽,贺聂联手出征绥远
5团伺机发起了进攻。西南守敌措手不及,来不及还手,2团和715团尖刀营已经攻入城内。
但傅作义事先令何文鼎在城内抢修了很多迷宫似的巷战工事,野战军一入城,敌人就亮起明晃晃的刺刀打起了巷战,这一招是野战军事先没有想到的。
这场巷战足可以称为一场最原始的战争。两个活生生的人,拿着刺刀就往对方身上捅,你一刀,我一刀,像是事先安排好的。刺刀杀丢了,就展开徒手战斗,用手,用脚,用嘴,只要是能用上的都用上了。
因为地形不熟悉,我军处处被动,几个时辰下来,包头西南城角,敌我双方已是血流成河。
子弹打光了,力气用完了,再战斗下去,伤亡将更多,王尚荣、黄新廷无奈下令全线撤退。
贺龙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就没有服过输,此时,贺龙一个人在指挥所里思考了很长时间。如果放弃包头,前功尽弃,将无法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如果继续攻打包头,把握又似乎不大;如果不打也不撤,天气渐渐寒冷,围而不打也并非上策。
望着窗外瑟瑟秋风中飘零的落叶,贺龙这员身经百战的战将也陷入了左右两难之中。最后,他找到聂荣臻,下定决心准备率全部晋绥野战军向包头进发,在此情况下,背水一战似乎是上策。
此时的聂荣臻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打还是撤。
11月16日,军委来电。令聂荣臻率晋察冀部队西进包头。
接到电报,聂荣臻皱起了眉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如实地反馈给了中央军委:
如果晋察冀部队主力西进,围城部队即转为劣势,而敌人必然乘机反击,全部战局有恶化的危险。如果以全部主力西进,去夺取五原、临河、陕坝,这样,就分为归绥、包头、河套三个战场,相距400多公里,势必兵力分散,三处力量皆弱,难以相互策应。绥远地区并非根据地,没有巩固的后方补给线,粮食、弹药无法迅速前运,伤员后送也是个大问题……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等着军委裁决吧!
这封电报中央军委研究了好几次。军委领导们已经感觉到了绥远战役的难度,但在全国一盘棋上,军委还是主张贺聂一起西进包头。但最后又附带一句:我们不了解情况,请贺聂机动处理。
经过军委指示和贺聂权衡后,贺龙、李井泉率晋绥部队主力西进包头,聂荣臻率晋察冀部队继续围困归绥。
11月底的内蒙古已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包头城的防御,比以前进一步加强了。何文鼎作好了一切准备,等着贺龙来攻城。此时的贺龙胆囊炎发作,躺在担架上咳嗽不止。但他决心最后一试。成功,就能达成中央的战略意图;受阻,就马上撤出。
12月2日晚,包头城寒冷异常。贺龙发布了进攻命令。
呼啸的北风,刺眼的火网,坚固的城墙,注定了这又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进攻。
那场攻城战斗中的悲壮场面,几十年后贺龙仍然记忆犹新。
就在贺龙攻打包头的同一时刻,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袭击张垣。
12月12日,中央下达绥远战役结束令,贺聂撤出归绥、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