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诱敌深入,黄维被围双堆集
明星远远地闪现在天际。吴忠随同梁参谋长走下船来。
“砰,砰,砰!”远处又传来一阵清晰的枪声,枪声像是从先头部队方向传来的。吴忠和梁参谋长微微一怔,不约而同地暗想:是黄维兵团已经抢在我们前头过了运河,是黄维兵团正在过河,和我们狭路相逢,短兵相接?还是黄维兵团尚未过河,只是和他们的搜索队接上火了呢?
情况不明,很难判断。两人立即跨上战马,朝枪响的地方奔去。
天已大亮,在颍河东岸的河堤上,走来一位国民党将军,40岁左右的样子,瘦削的脸始终紧绷着,冷漠而毫无表情,唯有眼睛里显露出孤傲、骄横的神色。他身材不高,披着美式呢子大衣,戴着洁白的手套,裤缝笔挺,一双皮靴擦得铮亮。他就是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现在的黄维,心情很不平静。他的第12兵团是今年9月才成立的,所属有4个军,除吴绍周的85军是西北军旧部外,其他10军、14军、18军均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加上全副美械装备的快速纵队共12万人马,军官也都是清一色的陆军学校毕业生。其实力之雄厚是应该让他高兴的。
但黄维自己知道,他出任司令官,曾在国民党高层将领内部引起过一场争论,早就觊觎这个职务的胡琏得知他出任兵团司令而自己只担任副职后,一气之下托病去上海、南京长期疗养。部属中虽多数是黄维的学生,但知道他性情孤僻,严峻寡思,都敬而远之。不仅如此,由于人们都知道黄维从井冈山五次“围剿”后,就脱离了部队,听说这位纸上谈兵的军事家来当司令,谁都担心自己的性命会丧在他手里。的确,将黄维放在这个位置上,并不适合。但白崇禧与胡琏不和,蒋介石为缓和矛盾,又不得不启用他来当司令官。对接受这个职务,黄维自己倒还是有信心的,觉得自己在陆大讲学那么多年,精通古今中外兵家之学,是能够干出个名堂来的。但他也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得不抚慰他的部署,对他们说:“我只当六个月的司令官,等胡琏来后就走。”
三个月过去了,也许是由于命运不佳,他从上任那天起,就和刘伯承打上了交道。起初黄维虽也知刘伯承精于用兵之道,但他以为刘伯承带的不过是些游击队并未经过正规训练,不堪一击。所以,他自恃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实力雄厚,从豫东到皖西,到处寻找中野主力决战。不料,却被刘伯承牵着他的鼻子转圈圈,拖得他损兵折将,疲倦不堪,还没打上个正规仗。直到蒋介石命令他调兵东进,这才如梦初醒,知道刘伯承的厉害了。然而,黄维却还没有想到,在他奉兵东进后,刘伯承却又尾追而来,前堵侧击,加上连日阴雨,机械化失去了功能,快速纵队成了慢速纵队,竟使他陷于如此狼狈的境地。刘伯承究竟是用了哪家兵法?黄维这位军事理论家是一点也不清楚了。快到洪河时,黄维倒是估计到可能有共军在此拦阻,命令部队绕道而行,一路苦苦折腾,直到这时才来到颍河边上,黄维方松了一口气。
黄维望着身后滚滚烟尘中的无数门大炮、坦克、汽车、辎重武器遍野散开,戴着绿色钢盔的士兵铺天盖地涌向河边。他欣赏地对从后边走上前来的18军军长杨伯涛说:“大兵团行动就是不一样啊!”
杨伯涛是来报告消息的:“总座,据搜索队侦察报告,河对岸有共军埋伏。”
黄维不相信,举起望远镜向前看去,五百多米的河面上一片平静,河水自然地流淌着,河对岸除了荒脊的土地,低矮的树丛,稀疏的村庄,看不出有伏兵的迹象。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这里不可能有大部队隐藏,于是对杨伯涛说:
“杨军长,昨天我接空军侦察报告,阜阳渡口并无共军,顶多是地方游击队干扰,不必担心,刘伯承现在还在沙河等着我们呢!”
杨伯涛说:“不!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