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乾嘉诗坛点将录》评萚石曰①:“远而望之幽修漏,近而视之瘦透皱,不知者曰老学究”;“幽修漏”切“萚”,“瘦透皱”切“石”,皆本“深”字生发,与顀伽意合。虽然,六字谈何容易。蒋超伯《通斋诗话》②云:“英石之妙,在皱瘦透。此三字可借以论诗。起伏蜿蜒斯为皱,皱则不衍,昌黎有焉③。削肤存液斯为瘦,瘦则不腻,山谷有焉④。六通四辟斯为透,透则不木,东坡有焉⑤。支离非皱,寒俭非瘦,卤莽灭裂非透。吁,难言矣。”窃不自揆,为引申之曰: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苏州有焉⑥;直而不迫,约而有余,谓之修,彭泽有焉⑦;澄而不浅,空而生明,谓之漏,右丞有焉⑧。瘦透皱者,以气骨胜,诗得阳刚之美者也;幽修漏者,以韵味胜,诗得阴柔之美者也。萚石体秉阳刚,然无瘦硬通神之骨、灵妙写心之语,凌纸不发,透纸不过,劣得“皱”字,每如肥老妪慢肤多摺而已。(194页)
①《乾嘉诗坛点将录》:清舒位(字立人,号铁云)撰,一卷。萚石:清钱载,撰有《萚石斋诗集》五十卷。
②蒋超伯:清人。撰有《通斋诗话》一卷。
③昌黎:唐韩愈,郡望昌黎。
④山谷:宋黄庭坚,自号山谷老人。
⑤东坡:宋苏轼,号东坡居士。
⑥苏州:唐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⑦彭泽:晋陶潜,曾任彭泽令。
⑧右丞:唐诗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
这一则引舒位评论钱载的诗,用“幽修漏”与“瘦透皱”六个字说明其风格,蒋超伯认为“皱瘦透”三字可借以论诗,是为三种不同的风格:
(一)起伏蜿蜒为皱,皱则不衍,韩愈有此风格。如《醉留东野》: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驵蛩(比肩兽)。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何由逢!这首杂言诗,写得起伏转折,从李杜的不能相从说起,说到我与东野不能再步后尘。接着写东野的穷困,再写到自己有依靠得官;又转到自己拜东野,愿共相聚;转而又写东野不理他,如寸草撞钟无回音;再转写到我要追随东野,最后结语收在题上,所以说是皱而不衍。
(二)削肤存液为瘦,瘦则不腻,黄庭坚有此风格。如《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八: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此诗黄庭坚写他在想念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陈师道,在做正字小官。他想念陈师道,知道他家境困窘,爱苦吟,只点了“闭门觅句”,怕他挨饿受冻。他想秦观,只点了“对客挥毫”,为他在藤州身故流泪。诗写得再俭省不过了,所以说是“削肤存液”了吧。
(三)六通四辟为透,透则不木,苏轼有此风格。如《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写得“六通四辟”,先从雪泥鸿爪写起,从雪上的鸿爪,通到过去在庙里见到的老僧,再通到在庙里壁上的旧题,再通到往日走在崎岖的路上,再通到当时的人困驴嘶。这里也是四辟,从雪上的鸿爪开辟到庙里的老僧,开辟到壁上的旧题,开辟到往日的崎岖,开辟到人困驴嘶。六通即四辟,所以透。
钱先生又引申之,以“幽修漏”三字,借以说明三种风格,是为创见。
(一)“静而不嚣,曲而可寻,谓之幽”,韦应物有此风格。
如《秋夜寄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