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顾敌飞机轰炸扫射,昼夜兼程,14小时前进70公里,突然插到三所里,切断敌人一条退路,接着,又机动地占领另一条路上的要点龙源里,从而切断了美第9军的退路,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使敌人全线动摇,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采取正面多路突破,尔后迅速投入第二梯队昼夜不停地向敌人纵深渗透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对敌形成战术分割包围,各个围歼敌人。战斗中,第42军第124师不顾敌飞机威胁,白天战斗前进,沿途打破敌人10次阻击,插到了指定地点,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协同正面进攻的第66军,取得了歼灭南朝鲜军2个团和1个团大部以及1个炮兵营的胜利。志愿军在实施战略反攻作战中,广泛采取运动战,得心应手地运用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取得了大量歼敌的战果,连美军号称“王牌”的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也难免厄运。该师一个被俘军官找到志愿军翻译,翘起拇指说:“你们包围迂回战术运用得好,前面拦住,后尾截住,这样作战,历史上从未见过。”

    志愿军结合朝鲜战场的作战实际,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传统战法,不但经受了现代战争的严峻考验,而且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新鲜作战经验。7个月的战争实践证明,志愿军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侵朝战争中损失惨重,一年来伤亡10万余人,耗资100亿美元,尽管付出如此高昂代价,但仍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希望。对此,美国人民强烈不满,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越加尖锐。美国当局也为把主要人力、物力长期陷入朝鲜战场,同其全球战略发生矛盾,而焦虑不安。同时,也被迫承认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已不能解决朝鲜问题。于是,美国决策机关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重新制定解决朝鲜问题的政策。1951年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经过反复研究以后,提出了结束朝鲜战争问题的改策建议。这就是,在恢复战前状态的“三八线”上通过停火谈判,结束敌对行动。这一建议得到杜鲁门的批准。于是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武力占领全朝鲜的政策,转变为采取军事、政治并用的两手政策,即一面加强军事实力,在不扩大战争规模的情况下,保持军事上的主动,对朝中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试探进行停战谈判的可能性,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停战谈判,寻求所谓“光荣的停战”。

    在这一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决定转变战略方针,即由以军事打击为主,转为以军事打击与停战谈判相配合,以打促谈的斗争方针,以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朝鲜问题。同时,考虑到要使美国侵略军知难而退,必须大量消耗它的兵员,而我军由于装备的劣势,尚难以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因此,战争需作长期准备。1951年6月中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要志愿军“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6月25日,中共志愿军党委会召开会议,讨论战略方针,分析战争形势,并总结作战经验。会上,统一了对“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认识,确定了志愿军作战指导原则。会后,志愿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性的工作部署,包括在全军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防御阵地的构筑,部队部署的调整,兵员的补充,特种兵的建设,技术装备的改善,以及后勤运输补给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经过交战双方多次磋商、会晤,定于1951年7月10日在“三八线”上的开城举行。对停战谈判进展的前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早有所料,并作了充分的准备,指示志愿军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战备,严阵以待,积极注意作战,防止敌人乘机发动军事进攻。并指出: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抗美援朝的凯歌简介 >抗美援朝的凯歌目录 > 第一章 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