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天之下病
的盛况不再,一代大儒的苦心经营,竟告烟消云散;想系后世无传人,更空凭这书院荒废了!”
这些话,人人都有同感,也引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出了各种感慨;而就在大家的感慨声中,顾宪成发出了惊人之语:“任凭这书院荒废、衰败、实是你我大家的耻辱啊!”
他这么一说,听到的人都不免愣了一下,于是自动的停止了说话,目光也一起的聚集到了顾宪成的身上,渴望的首着他,等他往下说;顾宪成心中的许多想法早已推敲过了许多次了,这时候说出来更是分外有力;他侃侃而谈:“我辈虽非杨氏后人,但既居无锡,又忝为读书人,竟坐视自己的乡里中的先儒讲学之地沦为鼠辈的栖身之所,岂非是耻辱呢?”
他说着,自己的情绪已先升高了,两颊通红,眼睛发亮,话也就索性一路讲了下去:“宪成为了此事,已经思索了多日;今日邀集了大家前来,置身于遗迹中,实欲使我辈在亲眼目睹这衰败的景象后,油然于心中发出使命感,以修复这东林书院为职志,使昔年大儒讲学之风再现——”
语这话引起了共鸣,于是大家热闹的讨论了起来;然而,在顾宪成的心中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口——
从官场中退下阵来的这几年间,他日思夜想的反覆考虑着一个计划已经逐渐的蕴酿成熟而且了有具体的做法了——宦海既然受挫,无法发挥理想、施展抱负,他便只得以在野的身分来影响政治;几番往来讲定的经验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修复了东林书院,定期由学者讲学其中,受学的人逐渐增多之后,便凝聚为一股力量,所发之言便为极具影响力的舆论,可藉以改善世道人心与时政之蔽——况且,讲学乃百年大计,各方前来受学的学子他日应试及第,便为朝廷官员,何异于我等重回政坛?”
他的考虑点放在长时期上,目标仍是政治改革;修复东林书院便是一个基础性的扎根的工作——他所怀抱的理想固然高远,做法却是脚踏实地的;他不但不是个好高骛远的人,甚至远较常人多出好几分的坚毅沉着,对于所怀抱的理想,他无论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也都不会放弃的、锲而不舍的继续奋斗下去的;因此,尽管在政治斗争的战场上他失败了,被迫离开了,但是,在人的精神力、意志力的战场上他却是个永恒的胜利者;而这个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更大,几乎每一个与他相处过一阵子的人都会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认同他的想法、做法——修复东林书院之议也就得到了每一个人的共鸣,立下了大家齐心协力奋斗的宏愿。
几天后,在顾宪成的为首下,这群罢官为民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去拜访了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和无锡知县林宰,向这两位地方官说明重新修建东林书院的计划并请求援助。
欧阳东凤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在科甲上比顾宪成晚了九年,算来是“后进”;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于民间声望甚高的顾宪成一向尊敬,更因为科第比顾宪成晚,平日里与顾宪成往来总是自谦为弟为后学,“请益”两字不绝于口;这一次,他从一接到顾宪成的名帖,约期来访的时候,无已经以雀跃、期盼的心情在等待着自己素所景仰的顾宪成和这一群名望甚高的罢官乡居的知名人士的到来。
因此,当顾宪成向他提出修复东林书院的甫画时,他不但毫不考虑的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还满口的推崇、赞誉的说:“这实是地方之福啊!修复东林书院,又得顾先生这样学德兼备、名重朝野之士来主持,江南的文教之兴已经指日可待了!”
于是开始商议细节,第一件要进行的事便是筹募修复书院所需要的各种款项,乃至于兴工时的人力、物力的需要与来源,书院本身应有的规模——一个美好的远景就在这次的拜访和谈话中奠下了初步的基础,而且不久之后这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