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斗
权,大力整顿;如有我等效命之处,绝不敢稍有推托、遁避!”
其余的人也异口同声的跟进:“梦白兄尽管放手去做,我等全力支持!”
受到了这许多人的支持,赵南星的精神力量又增加了好几分,也把他心中考虑得已十分具体的想法说了出来:“今年的京察,小弟只是忝列其中,实际上主持大计的是吏部尚书孙鑨孙大人——孙大人一向刚正耿介、公正不阿,向为小弟所景仰;因此,小弟想与各位兄台会同向孙大人进言,在今年的京察中,将朝中的败类悉数驱逐,还我一个清清明明的朝廷!”
吏部尚书孙鑨已是本朝的“三朝元老”了——他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从武库主事、武选郎中这些小官做起,历任各职,经历非常完整。他个性耿直,为官清正,早在嘉靖年间,他就因为世宗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荒疏政事,多年不上朝而连连上疏劝谏,虽然谏言不为嘉靖皇帝采纳,弄得他引疾自归,却也赢得了正派人士的尊敬。
隆庆元年他起复南京文选郎中,万历初年迁光禄卿,不久又引疾归,里居了十年才再起复;去年,原任吏部尚书的陆光祖因为大计外吏,革除了一些不适任的外官而遭到小人的攻击,罢官请辞,吏部尚书出缺,廷推的时候,他因素负众望而补上了吏部尚书的缺。
但是,他一上任就和朝中的当权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阁与六部之间争权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从本朝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所衍生出来的,早已存在了许久,端看主事者的能耐而消长;在隆庆间,高拱以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索性把所有的大权全部抓在手中;再接下的张居正更是青出于蓝的独揽大权,形成“独裁”的局面,却因为他是个“超级强人”,谁也拿他没办法。
但等张居正一死,情形又不一样了;申时行的能力比张居正差了许多,六部才又夺回了一些实权;申时行主政的后期,吏部尚书换了正直的宋纁出任,于是据理力争,宋纁死后陆光祖继任吏部尚书,也秉持同样的原则抗争,以维护吏部的权责,而在申时行去职的时候,双方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冲突点就在于申时行“死而不僵”的私心上。
原来,按照“公正”原则所制订的制度,阁臣是由“延推”所产生的,被选为内阁大学士的人必须具有相当的学识、道德、政治经验和声望才可能被朝臣们推举进入内阁,但是,申时行在临去职时,推荐了赵志皋和张位两人出任首、次二辅,却根本没有经过“廷推”。
这是违反制度的,因此,陆光祖立刻上疏抗议;没想到,万历皇帝却比申时行还有私心;他自己虽然懒得上朝理政,却没有丧失“做皇帝”的权力欲,当然不能让“廷推”选出几个有能力的人能成为“张居正再世”,反过来又把自己管得死死的;因此,他坚持赵志皋、张位这两个无能的人,以免相权凌驾了他的君权。
这下,正直的陆光祖去意顿萌,大计外官的纠纷一生,他更加的对整个朝廷绝了望,自动的乞休罢官,由孙鑨继任吏部尚书,继续为维持制度而与内阁战斗。
于是,孙鑨在战火中上任,第一天到任起就生活在激战中……
赵南星和顾宪成都在吏部任官,无论名、实都是孙鑨的下属,在政治理念、个性上也都和孙鑨十分接近,因此,很自然的全部站在同一阵线上,一起为维护本朝的制度而进行这神圣的战争。
而今,又逢京察,战争当然要进行得更激烈了……
“执掌监察,首先要能大公无私;因此,文选员外郎吕胤昌虽是孙大人之甥,给事中王三余虽为小弟之亲,亦全在摒斥之列——”
先拿自己人开刀,当然是处理人事上的一个绝好的运作的办法,既表明了自己大公无私的态度,也堵住了悠悠众口,先就立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