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辉煌战果
战争一触即发,三月十九日,双方决战。
努尔哈赤将手中的红旗向前一指,代善和阿济格率领着正、镶两红旗军一起从阵营中冲了出去;然后是阿敏和莽古尔泰率领着正、镶两蓝旗军冲了出去;一左一右,各一万人马,合成包抄之势,居中的是皇太极,率领着两白旗军冲锋,正面攻击;紧接着,一万名弓箭手列队排开,箭出如狂风暴雨,和马蹄扬起的尘沙组合成天罗地网,笼罩了四野。
杀声在战鼓与奔马的交响中更尖锐的拔起,轰然如巨雷四下,此起彼落,震裂原野——两军对垒后,立刻展开一场惨酷的杀戮。
这一次,后金军令出即行,除了留下少数人马留驻渖阳之外,全军五万,出虎皮驿,渡浑河,直扑辽阳。
乘胜再战的大军,士气高昂,军容壮盛,所经之处,旌旗蔽日,天地变色;身为最高统帅的努尔哈赤全身戎装的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全身散发出一股英武之气与灿然之光来,必胜的信念与光芒照耀着全军。
而袁应泰却在得报的一夜间愁白了满头的发,宛似忽然苍老了十年——他原本已为渖阳的陷落而忧急攻心,精神与肉体都处在勉强支撑的状态,一听到后金军来攻辽阳的消息,险些“哇”的一声从嘴里喷出鲜血来。
勉强的撑住了、忍住了,他发挥出生命中所有的意志力来面对眼前的险恶。
他其实是生平第一次面对真刀真枪的战争,第一次亲上战场;而也幸好他从无战争的经验,不知道战争的真相,精神上的负荷还不大,没有压迫得他成为疯狂。
辽阳城中原驻有两名总兵官,加上兵败逃来的三名,共有五人,分别是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在他的召集下一起商议应敌之策。
“大敌当前,我等须同心协力,拼死守卫辽阳城——”
议事之初,他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点,接着便徵询诸将的意见;大家提出后,他也全部虚心接受。
侯世禄因为在辽阳久了,熟悉地形,特别提出一个做法:“引太子河水注壕,可以加重辽阳城本身的防卫力,助阻后金骑兵!”
朱万良则提出:“辽阳本城城池险固,应缘城布兵,全力固守;并派人马于城外五里处结阵抗敌,以形成藩篱——”
这个战略,是吸取了渖阳战败的经验:“敌军太锐,无城外阵营先行阻挡,使敌军直接攻城,便一举而下!”
于是,大家商议出了一个结果:“分兵五万,出城结阵,其余固守城池,并互为援引——”
既有结果,便立刻实行;出城的五万队伍,以骑兵为主,步军次之;守城的军士则以步军为主。
任务分配妥当之后,各军上路。
袁应泰自己的任务,则坚持亲自出城督战——他不顾劝阻,毅然而行。
出发前,他向天祷告:“天佑我大明,使我军旗开得胜,击退敌军!应泰守土有责,竭力尽忠,惟天日可表!望皇天后土垂怜!”
出城后,他更且发挥了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美德,连实际埋桩、扎营、列车、布拒的事,他也亲自陪着士卒们进行,一面出语嘉勉;入夜以后,他更是衣不解甲的亲自巡营——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丝毫不能减去半分后金军超强的攻击力——
明军所布的阵势原本为前后三层,紧密布防;在辽阳城外的广阔平野上形成三层铁幕;而骑兵冲刺的野战却正是长于骑射的后金军的拿手本领,三面包抄之术更是八旗劲旅最常演练的战技,一交手就占了上风。
负责中锋主攻的两白旗军,衣甲头盔旗帜皆为银白,在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叠映成一团灿烂夺目,令人无法逼视的白芒,马队前冲,宛如一支巨大的雪羽利箭,直射敌人的咽喉。
除了受伤的硕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