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继承人
一切的发展都像是自然形成的趋势,皇太极隐然成为众人心目中的“皇太子”,他自己更是从容不迫的展现出了“继承人”的身分、实力与气势。
在返回渖阳的路途中,努尔哈赤开始正视这件事,也仔细的推想着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情的发展有点超出他原先的设想与规画——四年前,他所颁布的《汗谕》中所提出的后金国未来的体制是“八大贝勒共治国政”,新任大汗也由八贝勒推举,并与之并肩共坐,共理国政;如果新任大汗不适任,八贝勒也有权罢黜,另外择立。
当时这套完整的想法是打算改变以往的大汗一人专权的体制,建立“共治”的制度;于长远的立国大计来看,他认为“共治”要比一人独统的政体来得稳固,而且集思广益,互补长短,能将国家治理得更好;而于现实的考量及埋藏在私心幽微深处的,更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原因。
儿子多,而且各拥武力;和好而且同心协力的话,对外开疆拓土必能吞并天下;但若不能长保和睦,便极易形成手足相残的祸事;他所辛苦建立的后金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多年前,他曾忍痛杀了舒尔哈齐,杀了褚英,亲自体会过亲伦相残所造成的伤痛,尽管那是为了大局、为了防止祸害发生,也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没有任何方面影响到后金国的发展,但在他的心中,毕竟还是一件有如烙印般的不幸的事。
既有前车之监,当然更要着意防止。
于是,他费尽心思考虑,终于规画出了“共治”、“共推”的做法,既使权力分散为八人所共有,限制了新任大汗的军、政大权,却也等于是保护了新任大汗,使他的汗位不被觊觎。
“日后,无论是谁被推举为汗,都可长享太平!”当时却没有想到,原本已经隐约有领袖群伦之势的皇太极的表现竟然远比他想像中的更好上许多!
四年来,皇太极的实力与威望都蒸蒸日上,不但在后金国中隐然成魁,几次的出援、出征蒙古,更且在蒙古诸部建立起了个人的声望——两相配合起来,后金国中的诸贝勒,已无人能与他匹敌了。
而且,他暗中观察了一下周遭的反应,诸贝勒中竟然没有什么人怀有不服之心。
“这不容易啊,所有的人都不是与他同母所出——而且,他没有母亲为他打点、筹谋——”
甚且,他想着,无论皇太极用了什么办法让所有的人臣服于他,也终归是“有办法”!
四年前所定出的“共治”的体制,竟而这样无声无息的、在他的不知不觉中走向了改变的途径!
这些想来想去,他更不免心中百味杂陈,直到将入渖阳城门的时候,他才像是下定决心,让自己不再陷在这复杂的心情中似的,发出一声轻叹之后对自己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去吧!”
甚至,他要求自己,全然的以欣慰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
几天后,他的心情调适得更接近自己的理想了,也因而更配合皇太极的发展,主持了另一场盛会——旅途的劳顿才刚歇过来,皇太极就来向他报告,科尔沁部的奥巴台吉带着弟弟们前来谒见,以感谢后金国为解林丹汗围奥巴城之危而出兵援助的义举。
他立刻向皇太极说:“科尔沁是我国最重要的盟邦,便以最礼遇的方式欢迎、接待、和赏赐他们吧!”
而有了他这句话,皇太极得以更放手做去。
五月十六日,皇太极亲自带着其他几名贝勒出渖阳城远迎,三天后在两百里外的中国城迎到了奥巴台吉一行人,就地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皇太极意气风发的与奥巴台吉并肩而坐,一面频频劝酒,一面笑着回顾半年前率军驰援奥巴城的往事,又说:“当时,我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赶路,是惟恐我科尔沁部的兄弟们受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