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抗命
    对努尔哈赤来说大好的事,对袁崇焕来说,却是件大坏的事……

    接到林丹汗退兵的消息,他喟然长叹:“唯一能够从背后牵制努尔哈赤的力道也没有了!”

    他陷入彻底的孤立无援的绝境中。

    向朝廷争取坚守锦宁防线的奏疏不知道写了多少封,快马送进京城,却奈何根本得不到回音;写给高第的书信,提出的一席话,早已成为辽东地方传颂一时的名句,获得了许多的共鸣:“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

    然而,对这话发出共鸣的人,都是有胆识、忠诚正直而又确实为辽东筹谋的人——以送贿于阉党而升官的高第根本不是这种人。

    尽管这义正词严而有远见的名句传扬满辽东,直接致书的高第却不但宛如未闻,没有任何的回应,还更加积极的催促部属们执行尽撤关外之军的命令——连袁崇焕辖下的宁远、前屯也不例外。

    于是,激烈的冲突爆发了开来。

    负责执行撤军任务的一名裨将和几名文吏带着高第的亲笔命令来到了宁远城。

    袁崇焕登时拍桌子骂人:“这根本是叛国的行为!要将我大明国土、城池、百姓都白白的送给后金!”

    脾气上来了,他什么也顾不得了,心中的一腔激愤全都一泻直下,索性一股脑的高声斥责起高第来,一面甚且向高第派来的这几个人说:“撤军一事,你们可拿得出朝廷圣旨?否则,便是矫诏——”

    这几个人一到宁远就已经发现苗头不对,从一开始就采“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态度面对袁崇焕,希望能在袁崇焕发完脾气后完成撤军的任务;然而,不消几句话之后,心里就已经有数:袁崇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高第的命令,自宁远撤军了。

    尤其是当袁崇焕顺口冒出“矫诏”这二字时,听得几人心中一片冰凉:“我等确实不是奉朝廷的圣旨行事,而仅是高大人所遣,更当不起‘矫诏’的重罪——”

    这事便冒着回去被高第责罚的后果,也就只好打退堂鼓了。

    而袁崇焕还兀自厉声的宣告:“本官是朝廷任命的宁前兵备道,誓死扞卫宁、前二城,护我城池百姓!”

    这几个人只得摸摸鼻子,一起向他拱手行礼告退:“卑职等职小权轻,不敢再多话了!”

    然而,心中对他的烈性也生出了敬意,临别之际,恭敬而诚恳的对他说:“袁大人请多保重!卑职等无有能力相助大人坚守城池,返回后惟有早晚焚香,祈求上苍庇佑大人守住宁前二城!”

    这话于无奈、无力中出自真诚,确也令人感动;于是袁崇焕朝他们拱手回礼,说了一句:“身为大明之臣,都各尽其心吧!”

    怎奈,这些崇高的精神意义,于现实的情形毫无助益;高第调不动他,索性采用“不予理会”之策,任他孤守宁、前,一面则加速催促其他的地方撤军;于是,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等地的守具、屯兵、百姓都被驱赶入关,废城中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时在隆冬,路途之中,行走艰难,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冲天,军心士气也就更加涣散。

    外敌尚未发动攻势,百姓已因国内的庸人当道、横行而死难满地。

    偏偏,这些地方都非袁崇焕所辖,无法伸出援手——痛心疾首的袁崇焕只有一效孙承宗的往例,上疏辞官。

    但,有如命运在捉弄他似的,这一次的上疏,朝廷很快的给了批示,结论是不但不准他辞官卸任,远离辽东,还升了他的官,任命他为按察使,而且视事如故。

    这简直是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圣旨——他“守关外”的意见与高第相抵触,而朝廷却一面要他“视事如故”,一面让高第撤军“守关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简介 >努尔哈赤6·气吞万里目录 > 第二十三章 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