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弟子们便都退到屋外。书房内唯剩郑康成、白芍与马五、小翠。郑康成一字一句慢慢说道:“还记得一年前你离郑府去许都时所言定的初衷吗?”白芍垂眼答道:“孙儿记得,要为大汉除贼去害。”郑康成说:“除贼除在哪里?去害去在何方?”白芍面对郑康成垂着目光不言语。郑康成又慢慢一句一句说道:“半年前,我曾派马管家到许都看望你,带去口传密信一封,你是否还记得?”白芍说:“孙儿记得。”郑康成说:“无论你记得还是不记得,我今日再当面背诵如下:‘至贤我孙白芍:外祖父此信只有三句话:一、切不可忘记临行誓言,尊扶大汉正统,力行此大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勿受蛊惑,终成大业;二、汝父忌辰即到,唯有报仇雪恨,方能告慰在天之灵;三、吾今寿已七十有三,与圣人同,自知寿数将尽,望在有生之年得闻贤孙之大快人心之所为,死而瞑目。’”郑康成一字一句慢慢背诵完了,说道:“外祖父背得不错吧?”
白芍说:“不错。”郑康成说:“如何不错?不可忘记临行誓言,尊扶大汉正统,力行此大义,汝行此大义了吗?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勿受蛊惑,终成大业,汝是否明白何为勿受蛊惑,终成大业?大汉正统暂不说,汝又如何为父报仇血恨,以告慰在天之灵?”白芍静默不语。郑康成接着言语缓慢地教训道:“你当时回复一口传密信,原文还记得吗?”白芍点了点头。郑康成说:“不但你记得,我做外祖父的也记得。现在你不妨再背诵一遍,当面给我听。”白芍略想一下,背诵道:“外祖父大人明鉴:临行谆谆之教训,千古春秋之大义,父亲在天之神灵,半年来无一日敢忘。知大人翘首以望。至今之未行所诺,实为难耳。容白芍再思,再忖,再度,再行。但可行,死不足惜,何畏赴汤蹈火乎?”
白芍背完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郑康成说:“你虽说无一日敢忘,虽说知道外祖父翘首以望,但你又讲至今未行所诺,实是难耳。难在哪里?你又说,容你再思、再忖、再度、再行。为什么要再思、再忖、再度、再行?不过是说你思不透,忖不明,度不通,以至于无法行。你又讲,但可行,死不足惜,何畏赴汤蹈火乎?不过是说,若是想明的事去做,死都不怕,可想不明,就难以下手。是这意思吧?”
白芍静默了一会儿,说道:“初去曹府,孙儿确实无一日敢忘除贼去害之诺言。但杀人乃天下最大之事,行此事必十分合理。孙儿在曹府无一日寻到行此事之理。”她略停了一下,接着说道,“若论治天下,皇上我见了,刘皇叔等人我也见了,他们的道德才智均在曹操之下。若论待人接物,曹操之简约质朴、诚信豪爽也远在他等之上。”白芍又停顿了一下,看着一动不动坐在那里的郑康成接着把话说完,“若真和陛下那样的人相处,必一日不得舒畅。若和刘备那样的人相处,也难得随意自在。外祖父不知,曹操……”郑康成伸手截住白芍的话,慨叹道:“这就是大奸若忠、大伪若诚啊。我曾对刘皇叔等讲过一句话,天下两件事最大,一个天理,一个人情。有时候人情大到不见天理。”他说着拿起腿边的一个笔筒,向白芍展示道:“你看,同一个笔筒,你站在那里看到的是正面,我坐在这里看到的是背面,前后左右、远近高低,看同一个笔筒都有不同。人一有了偏私之情,看天理就前后左右、远近高低有差异了。曹操老奸巨猾,他哄慰住你一个小女子确实才智有余;而你心系一个情字,看天理、看春秋之大义、看天下是非就都走样了。好了,你离家一年,今日回来省亲,外祖父不对你讲长篇大套。我只是讲,一年前你决定去曹府,我同意你去曹府,有一个初衷,有一个约定,有一个志向,那就是为匡扶大汉除贼去害。但是……”正说到这里,赤芍一团火似的蹿进书房,一跃跳到白芍身旁,嚷了一声:“姐姐,你总算回来了!”郑康成瞪了赤芍一眼,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