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序言 正面战场概述
10余万,空军飞机、海军舰艇基本丧失殆尽。这一切,并非完全不可避免。要达到持久消耗战略的目的,本应在战役、战斗上采取积极的攻势防御,以外线进攻的运动战力主,以必要的阵地为辅,而国民政府统帅部却采用与敌人硬拼消耗的阵地战,企图以战役上的持久达到战略上的持久。蒋介石在战前就说过:“我们死伤一个半人至两个人,日本一定要死一个人,但是我们有四万万同胞,他最多只有六千万人口,我们还拼不过他们吗。”(中华民国重要史料丛编——对日抗战期间》续编三)战争爆发后又说,“我们要固守阵地”,“要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并强调说,“如果我军能屹立如山,坚守阵地,有进无退,等到接近,冲锋肉搏,他们虽有飞机大炮,也无法使用”。(《蒋总统隼》)如果是运动作战,突袭敌人,强调近战肉搏,确可使敌军的飞机、大炮无法使用。但这里说的是防守固定工事的阵地战,怎么可能使敌军的飞机、大炮无法使用呢?这种阵地持久消耗的作战,固然能起到消耗敌人、争取时间的一定作用,但并不适合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与拥有地空强大火力的日军对拼消耗,以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对抗战是很不利的。蒋介石自己后来也承认:“在湘北战争以前,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取守势的,多少是被动的”,“处处只是消极防守,陷于被动”。(《蒋总统集》)白崇禧对此曾作过总结。他说:“我们军事上的失败,可说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战术不能与我们的最高战略相适应。”(《白崇禧将军最近言论集》)

    尽管统帅部的作战指导方针有失误之处,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损失,但这一时期正面战场的作战,对整个抗日战争来说,起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狂妄气焰,粉碎了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其次,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建立、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支援作用。再次,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业绩,获得了国际的赞誉,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继续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第二阶段,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战区扩大,战线延长,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未被消灭,国民政府也没有屈服,仍在继续抗战;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严重威胁其后方,日军必须使用大量军队,方能保持“点”、“线”的统治。

    侵华日军驻地分散,兵力严重不足,加以国内经济因战争消耗而逐次下降,劳力不足,资源匮乏,正如日军参谋副总长泽田茂所说,“外强中于是我国今日的写照”,因而日本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被迫放弃“速战速决”方针,停止战略进攻,改取战略持久作战。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对正面战场实施局部有限攻势,不再以攻城略地为主,而以打击和削弱中国军队的“反消耗战”为主,并积极扶植伪政权,巩固既占领地区的统治,实行经济掠夺政策,妄图达到“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目的。

    武汉失守之后,国民政府统帅部在南岳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参加的第一次军事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作战,制定第二阶段的战略。统帅部认为:“抗战第二期敌人‘速战速决’战略己变为‘以战养战’,战略攻势已变为战略守势”,但第二期的基本战略方针,仍要继续实行持久消耗战略,“因为持久就是制敌死命的唯一妙法,过去已经收到极大效力,今后更是可以表现非常的成绩”。(白崇禧:《抗战两年来的回顾与前瞻》)至于消耗敌人的问题,认为“武汉会战以前,我军全取持久抵抗,逐步退军,向敌行退却消耗”,现在应转变为“攻势消耗战”。(徐永昌:《两年来敌我战略战术之总检讨》)为此,要求对敌主动发动有限度的攻势或反击,同时对军队进行全面整训,实施轮番作战,并加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序言 正面战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