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统帅部和千军万马
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十五兵团司令罗广文,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十八兵团司令李振,十九兵团司令张轸,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二十一兵团司令刘安琪。

    这时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如何呢?有关的材料很多,为了能最真实地反映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实际,我们在这里先来看看蒋介石本人的原话,因为他只能嘴边留情,有所掩饰,绝对不会添油加醋的。1948年1月,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物质上我们有很好的装备,有很精良的武器,可以说具备了一切胜利的条件。”可是“为什么还要遭受挫折,遭受损失呢”?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损失”,他在这段时间不再如过去那样大肆吹嘘,而是说了一点真话。他说:

    “我们多数将领的精神疏懈,道德低落”;“各级军官对上级命令大多阳奉阴违,甚至根本没有执行,以致命令功用完全丧失”。军官是如此,“士兵战斗技能落后,不能打仗”。因此,“我们的军队纪律如此废弛,精神如此低落,要与凶顽狡猾的匪军作战,绝无幸免于失败的道理”。到了蒋介石在大陆彻底失败,逃到台湾去以后,他的话说得更符合事实一些,他说:“今天,我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命军队中所表现出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可以说,我们的几百万军队,没有同共军做过一番较量,就被解决了,无数优良的装备送给了共产党,用来消灭我们自己”。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大量引用了蒋介石这一时期的谈话之后,有过这样的一个总结:“很清楚,蒋介石并没有把他政权的垮台归之于美国的失信,武器弹药的缺乏甚至共产党军队的力量。在他看来,失败的因素蕴藏在国民党政权内部。他相信,在内战时期,这个政权不仅腐败糜烂,而且已是行将覆灭。”

    国民党军队有一个中外皆知的大特点,就是窝里斗。在一支队伍之中,军官侵吞军饷,歧视、鱼肉士兵,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一点,连蒋介石自己也说,由于官兵之间“生活上的悬殊”,故而“士兵不叛变,不逃跑,已算很好了”。更大的问题是国民党军队中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派系斗争永远不可能调和,而且是愈演愈烈。中央军和地方军,嫡系和杂牌,长期如同水火。对地方军队分而治之,在战场上用敌方力量去削弱地方军队,是蒋介石多年来的一贯政策,在大敌当前的抗日战争中犹是如此,在内战中就更是如此。原来的东北军、西北军是如此,后来的滇军、川军是如此,连立过很大战功,兵力相当强的桂系军队也受到这种对待。曾经任过国民党政府副总统的桂系领袖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中央的政策是借共军力量来消灭‘杂牌军’,所谓‘中央军’的主要任务为监视‘杂牌军’,是对付自己人的,不是防御敌人的。因而一旦与共军作战,各军皆避实就虚,保存实力,共产党就乘机茁壮了。”“蒋先生一心一意要借对内对外战争把这些‘杂牌’部队消灭,所以平时扣发军饷,战时不予补充,待该部在战争中消灭殆尽时,中央便借口将其取消。但是中央这种作风,各部队长官皆洞若观火,所以他们绝对不打硬仗,处处企图保存实力,免被消灭。如此,中央愈加蓄意加以消灭。演变的结果,中央当局便视‘杂牌’部队为痈疽,而‘杂牌’部队亦视最高统帅为仇雠,而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死结。”在本书的叙述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实情,这里不多举例。

    美国作家布赖恩·克罗泽曾经长期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特别是蒋介石的历史,写过。他在该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最使国民党声名狼藉的是它的军队。”这句话真可以说是简明扼要、一针见血。

    战争是社会矛盾在最激烈冲突情况下的产物,它的胜负是由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的高低来决定的。中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决战·辽沈战役简介 >大决战·辽沈战役目录 > 二、统帅部和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