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帅部和千军万马
当举世闻名的解放战争大决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指挥这场当时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战争的统帅部,却是很小很小。它设在一个当时国人几乎毫无所知,后来却名闻天下的小山村里。这就是当时属于晋察冀解放区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经深情地回忆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前,是一个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滹沱河从村前流过,沿河西上,就是巍巍的太行山;沿河东下,就是广阔的华北大平原。与它最近的大城市石家庄,相距有90公里。早在1947年5月初,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就由延安辗转来到这里。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西柏坡当时就已经是中共中央在华北的一个工作中心。当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来到这里之后,这里就成为中共中央的最高指挥机关所在地,当然也就成为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的指挥部。
当蒋介石派遣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直到已经可以听到敌人的枪声,毛泽东才离开延安,这一天是1947年3月18日。3月25日到了枣林沟,在这里,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领导机关分为三个部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西柏坡,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根据地建设和国统区的群众运动;以叶剑英为首的后方委员会率大多数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前往山西临县三交镇,负责陕北战场的后勤保障和中央与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而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为首的前方委员会则留在陕北代表中共中央指挥全国的战争(这时周恩来正在三交镇,4月10日才赶回陕北的青阳岔和前委会合)。前委虽然肩负指挥全局的重任,但是人员非常精练,整个前委机关和少量的警卫部队总称为中央纵队,对外代号是三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为了保密,毛泽东化名为李得胜,周恩来化名为胡必成,任弼时化名为史林,陆定一化名为郑位。
中央纵队于6月17日至8月1日驻于小河村,对外代号改为九支队。由于任弼时身体不好,改为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央纵队一直在陕北山沟中和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周旋,住得最长的是米脂的杨家沟,有四个月又两天。在这里,中央纵队的代号又改为“亚洲部”,并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21篇重要文件。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纵队离开了生活、工作、战斗了13年的陕北,离开了自撤离延安以后转战了一年又五天的陕北,在吴堡县川口村的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经后方委员会所在地三交镇双塔村、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蔡家崖,再经神池、宁武、代县、繁峙,过五台山进入河北。先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的城南庄,在这里得到了我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的喜讯。5月27日,到达了西柏坡。从此,原来分为三个临时工作班子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全部到了一处,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坚强指挥中心。当然,这时最重要的领导与指挥是战争,是即将开始的大决战。
在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形成了在全党享有崇高威望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是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组成的中央书记处,当时在党内一般都通称为“五大书记”。
中共中央对于全国军事工作的领导,对于作战的指挥,则由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负责。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平时都是用中央军委的名义,只有在少数对外的场合,才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