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朱由检
之臣。而内阁大学士、巡抚、总督、总兵、五府六部的长官、皇亲国戚、世袭勋贵等等,以及长期主管辽东军事的大太监高起潜,主管东厂特务组织的大太监曹化淳,主管锦衣卫的骆养性等等一大批深受这位皇帝宠信的权臣巨阉,到最后大部分投靠了农民军或清军。
崇祯皇帝宠信宦官的故事很多,有的简直荒唐得就像下流的黄色段子。
有一次,朱由检下令将河北任丘县令白慧元等六个县令逮捕查办。后来人们才知道,原因仅仅因为白慧元一人得罪了一个宦官。
当时,这位出身河北任丘的宦官请家乡的父母官喝酒,喝着喝着喝昏了头,就开始向这位县令炫耀自己搜刮来的各种金银珠宝,还流露出轻蔑县官的意思。结果,把这位官声还算不错的县长惹急了,就对很有点儿得意忘形的宦官说:“我也有一样极好的宝贝,和你这些玩意儿大不相同。”说完后,这家伙不停地嘿嘿坏笑。宦官的好奇心被逗起来了,一个劲儿地追着问他是什么,不依不饶地想要鉴赏一番。最后,这家伙大笑着说:“这可不能给你鉴赏,因为那宝贝长在我的裤裆里。”
事后,这位宦官极为恼恨,他立即行动起来,搜集一些材料把白慧元告到了皇帝那儿。为了防止被说成是报复,他一口气攀扯上了六位县官,而这六位县官居然全部被皇帝下令撤职查办。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可以举出一些。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奋发有为、一心一意想把事情办好,因而值得同情和理解的皇帝,同时历史资料又显示,这位皇帝如此长时间地豢养与依靠着一大帮坏蛋和恶奴在治理这个国家。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谁呢?这些话听上去,怎么听怎么让人从心里觉得别扭,很难令人信服。
事实上,从公元1630年,也就是崇祯三年杀袁崇焕开始,就预示了这位亡国之君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袁崇焕是大明帝国唯一一位连续两次重创清军的将领。崇祯皇帝但凡具有一点点领袖素质,这位袁崇焕都有可能成为中流砥柱般的人物,帮助他支撑起大明帝国那摇摇欲坠的江山。
可惜,崇祯皇帝既不识人,也不会用人,还完全没有战略策略头脑,偏偏又特别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天纵英明。于是,皇太极在里学来的一招,就让这位皇帝没头没脑地诛杀了敌人最害怕的将领。他根本不分析一下,袁崇焕差不多与皇太极有杀父之仇,皇太极自己也惨败在袁崇焕之手,口吐鲜血,忧愤成疾。这样的一个人,除了效忠大明帝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出路?
事实上,除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之外,袁崇焕之死很有可能与其他几件事情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诛杀毛文龙和与皇太极之间的来往。
诛杀毛文龙一事,至今众说纷纭。应该说,毛文龙率部所驻守的地方,的确具有战略意义。其核心作用,是对后金国的侧后翼形成威胁,使皇太极不敢对关内轻举妄动。因此,有历史学家对于袁崇焕杀死毛文龙颇不以为然。认为袁崇焕有诛除异己、逞一时之快之嫌。这个出身广东东莞的“袁蛮子”,敢想敢干,既有头脑,又有担当。但他痛恨毛文龙的自说自话、不听招呼,于是痛下杀手。结果,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其一,替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放心骚扰关内地区;其二,导致毛文龙的几个重要部下为祸未来,并成为清军铁骑后来横扫天下的急先锋;其三,令崇祯皇帝相当疑虑。这最后一点恰是最要命的所在。从此,袁崇焕将自己放在了进退失据的地位上——他若不立大功,诛杀一支大军统帅这一条便势必成为他的大罪。他若立下大功,皇帝将可能以骄横跋扈、尾大不掉忌之,袁崇焕大约同样难逃岳飞岳武穆的后尘。
而袁崇焕与皇太极之间的来往,则是具有高明战略头脑的一种谋略。他试图利用各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