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操办贡品不堪重荷 洪灾肆虐巡抚杀官
有仁去坐茶庄。”
彩珠露出笑容:“这样顶好。有度是我生的儿子,你骂他打他,我都不会生气。嗯,去吃饭吧。过去,生死难关都挺过来了。再遇到什么难关,咬咬牙,就过去了。”
接下一道难关,咬咬牙就挺不过去——事情远远超过十三行的承受力……
和珅手谕
粤海关监督的全称是“钦命督理广东沿海等处贸易税务户部分司”,作为户部分设机构,户部尚书向来管不了粤海关监督。然而和珅这位户部尚书不同,粤海关监督莫不对他俯首听命。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曾在南方任正二品副都统,属于显贵之后。可惜父亲死得早,和珅少年时受尽世态炎凉。幸亏他曾祖父给他留下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清朝世袭爵位分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级。和珅十八岁与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二十岁继承世袭爵位,做上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派到粘杆处做侍卫。粘杆处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成为和珅接近乾隆的有利条件。和珅少年时靠叔父的资助进八旗子弟的咸安宫官学就读,学了不少本事,能诗会画,知晓汉满蒙藏等文字。乾隆四十年和珅随驾出宫,和珅的机敏伶俐、堂堂仪表颇为圣上赏识,将和珅擢为御前侍卫兼正蓝旗副都统,从此加官晋爵,飞黄腾达:户部右侍郎、在军机处行走、内务府总管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冠戴)、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步军统领、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户部尚书、议政王大臣上行走、御前大臣。
内务府的内帑除户部支拨外,榷关和盐业是其主要来源。乾隆中叶,粤海关每年征收正税五十余万两,其中八成上缴户部。这确实不算多,然而,粤海关孝敬内务府的内帑和洋贡难以计数。
乾隆帝奢糜铺张,内务府常常捉襟见肘。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和珅出任内务府总管时,内库空空如也。和珅想出个“议罪银”的绝招。在此招出笼之前,朝廷实行的是“罚俸制”,对犯过官员罚俸,罚俸交户部入部库,跟皇上没直接的利益关系。“议罪银”有所不同,犯罪过的官员缴银赎罪,大罪化小,小罪化了。不过,这笔银子仍得入户部的账。和珅操纵的“议罪银”最妙之处在于,官员还没犯过,和珅便打着皇上的旗号跟官员打招呼,先把议罪银交他转给皇上帮你代存,若遇不测,即可派用场。这些官员要么是位高权重的贪婪之辈,要么是把持盐政、榷关肥缺的外官,花钱买个保险,以后可以放胆去贪,岂不妙哉?不然的话,万一哪天栽了再拿银子赎罪,恐怕银子早给监察御史抄走了。和珅是看人打卦的,像李湖、尹壮图、刘镛、孙士毅等廉吏直臣,和珅绝不开这个口的。像粤海关两任监督图明阿和伊龄阿,不必和珅开口,就会事先孝敬议罪银。议罪银一律归和珅代皇上收下,成为皇上个人的钱。和珅仅用了八个月,内务府就扭亏为盈。乾隆龙颜大悦,和珅你牛啊!大清国上哪找这样的理财高手?皇上索性把大清的财政交给和珅打理,做上户部尚书。
和珅敛财还有一个绝招,催促地方官员和富商捐输贡物。这似乎是有悖圣意的,因为乾隆在多个场合下令不要铺张糜费,叫官员和富商不要贡物。和珅揣摩透了皇上,这是皇上悯官惜商的高姿态,皇上内心还是喜欢贡物如潮。商人捐输贡物,数两淮盐商和十三行官商数额最大。捐输年年有,贡物岁岁办。和珅为讨乾隆心欢,逐年加码勒索行商,到他做了户部尚书,突然下派一份大礼单。
礼单中的大部分洋物是用于装饰圆明园西洋楼,因此和珅讲明要“西洋所制”。广州有许多仿洋物工匠,他们的工艺和材料均落后于西洋,仿洋物不及西洋原产或洋工匠在广州制作的好,仿洋物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前行首陈焘洋被官府派捐折